ID: 19958733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小放牛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0777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音版,ppt,20张,课件,放牛,集萃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小放牛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通过用指定节奏创编旋律,了解旋律构成中的节奏要素,感受节奏的表现特点,初步学习旋律的创编。 3、了解歌曲流传的民间故事及流传的的背景、地区及发展演变的过程等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爱好。 《小放牛》指流行于河北民间的歌舞小戏《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内容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 ,俏皮的牧童故意留难的对答情景。后来被改编为经典的京剧剧目《小放牛》。 又指主要流行于河北省的同名民歌(属于小调)。 作品简介 河北民歌小放牛 《小放牛》是流行于河北省民间的歌舞小戏。是男女俩声部的童声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 ,俏皮的牧童故意留难的对答情景。今天学习的是歌曲的选段,歌词内容是关于赵州桥的传说。 歌曲由几个人演唱,采用什么演唱形式?歌词唱了什么内容? 小 放 牛河北民歌 歌曲结构分析: 歌曲结构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丰富,历史悠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民族民间音乐各姊妹艺术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它们在互相吸收、互相借鉴的基础上,有各自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性。在这一点上,《小放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放牛》指流行于河北民间的歌舞小戏《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内容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 ,俏皮的牧童故意留难的对答情景。后来被改变为经典的京剧剧目《小放牛》,又名《杏花村》。 《小放牛》京剧传统折子戏 折子戏--它是针对整部戏而言的,折子戏是整部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 折子戏之所以能够作为独立的演出曲目,是因为它在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对完整性。往往是整部戏当中非常精彩的部分。在结构安排上,往往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观众。京剧折子戏集中而突出地体现了京剧的艺术特征,即生、旦、净、丑的不同行当,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 民歌创作特点 一三句:换头合尾 二四句:同头换尾 节奏 0 X X 切分休止 X . X 小附点 X . X 大附点 节奏 旋律 一字对多音。“杆”字对5 3 2三个音,所以要唱一拍半。 衬 词 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 歌曲名叫小放牛,为什么没有放牛的情境? 因为小放牛是一种民歌体裁,歌词可以随性创作。 拓展训练:根据铜陵的风土人文来创作自己的《小放牛》。 铜陵城在什么江边?金银铜器什么人留?什么山牡丹美如画?什么洞神仙下凡不回天么咿呀嘿? 创作小放牛 铜陵城在长江边,金银铜器古人留,凤凰山牡丹美如画,金牛洞神仙下凡不回天么咿呀嘿! 铜 陵 城 在 什 么 江 边? 金 银 铜 器 什 么 人 留? 什 么 山 牡 丹 美 如 画? 什 么 洞 神 仙 下 凡不 回 天 么 咿 呀 嘿? 铜 陵 城 在 长 江 边, 金 银 铜 器 古 人 留, 凤 凰 山 牡 丹 美 如 画, 金 牛 洞 神仙 下 凡不 回 天 么 咿 呀 嘿! 歌曲特点 1、演唱形式: 2、旋律特点: 3、风格特点: 衬词的应用,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 起着重要作用。 男女童声对唱,一问一答。 采用换头合尾、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运用休止符和切分音使歌曲节奏活泼、欢快。 谢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