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1663

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735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次月,解析,试题,语文,第一
    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首先从贺裳论及的中国古典诗词“无理而妙”的理论引入,指出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美学规律,这一理论也存在于其它艺术部类。②接着亮明观点,指出文学艺术的情感逻辑是“无理而妙”的摇篮,并进行理论阐释,再列举典型例子进行分析。③最后总结指出“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极致。 5.①从“理”的角度看,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皆应验,这是不符合事态常规与天然定理的。②从“情”的角度看,这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的巨大冤屈,她以这种方式自证清白,昭告世人,又是符合情感逻辑的。③从艺术创作角度看,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超越了现实的真实,反而增强了作品批判现实的力量,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而是与人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错,原文“主要是与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材料一第2段)有“主要”的限制。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拉开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的距离,抒情就不会变成直白抽象的议论,并能产生‘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说法绝对。原文“关键在于其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拉开了距离”说的是“关键在于”(材料一第1段)。 B.“意即诗歌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错,“诗不可执一而论”(材料一第2段),说的是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角度有不同。 D.“愈无理愈妙”“艺术家可以违背生活逻辑进行大胆的想象虚构”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二“创作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不违反生活逻辑”(材料二第2段)“‘无理’并不是胡编乱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实,并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材料二第3段)可知。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无理而妙”观点指的是“弃形似而取神似,虽无理却有情”“透过它表层的无理性,往往可以发现它蕴含着深层的更为合理性”。 D.“不着色相”指议论写得含蓄,与本文强调无理却有情的“无理而妙”观点不符。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有三段。 第一段,“清代词论家贺裳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提出了‘无理而妙’的理论”首先从贺裳论及的中国古典诗词“无理而妙”的理论引入,“它既见诸诗词,也存在于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部类”,指出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美学规律,这一理论也存在于其它艺术部类。 第二段,“文学艺术的情感逻辑是‘无理而妙’的摇篮”亮明观点,指出文学艺术的情感逻辑是“无理而妙”的摇篮;“虽无理却有情。在接受主体一方,由于情感逻辑压倒了生活逻辑,感情的满足压倒了对‘无理’的排斥,从而与创作主体和文学作品形成一种默契”进行阐释分析;“又如《窦娥冤》”“《牡丹亭》”“卡夫卡的《变形记》”进而列举典型例子分析论证。 第三段,“‘无理’ 就是有理……‘无理而妙’ 是艺术创造的极致,艺术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总结指出“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极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元代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主人公窦娥蒙冤被杀,临行前发下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又简称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每一桩、每一件,最后都应验,这皆不符合事态常规与天然定理,这是三桩誓愿“无理”之处。 其实从这三桩誓言来看,无不体现着一个“冤”字,善良的窦娥至死都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后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以表明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世间,昭告世人,她蒙受了不白之冤。这又是这一情节符合情感逻辑之处。 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