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96482

2024苏教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每课教学反思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1次 大小:145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第三,教学,每课,昆虫,单元
  • cover
苏教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每课教学反思 9 庞大的“家族”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本节课没有纠结昆虫的定义,而是采用了先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昆虫有哪些?然后让学生通过寻找昆虫的共同特征,再推翻原有认知这样的方法去巩固概念。回顾教学,确实有学生说出了几种不是昆虫的小动物,如:蚯蚓、蜗牛、蜘蛛、蜈蚣。教者当时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抛出问题:它们都是昆虫吗?随后,教者给出9种昆虫模型,让学生发现昆虫们的共同特点:都有一对触角,3对足,最后再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答案。紧接着教者举出蝎子和蜘蛛的例子再次对概念加以巩固。 在学习方法上,教者借助模型,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观察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昆虫的共同点,再带着问题认知昆虫的身体,从而分层次让学生对昆虫的概念有了更好的建构。 在教学甲虫这个知识点时,由于昆虫种类繁多,所以教者找到典型的甲虫为例,让学生找一找甲虫的共同点,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昆虫概念,另一方面引出甲虫的特别之处。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多种甲虫,也找到了甲虫的特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也发现了两个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开始认识昆虫的时候,让学生画昆虫的简笔画,起始考虑让学生多观察,所以要求学生画了2幅简笔画,但事实上学生画2幅简笔画用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课程环节时间颇紧。其次,本课教学中用了3段视频,视频的时间较长,还可以进行剪辑一下。 通过本次活动,教者发现自己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认知太少,平时要加紧学习,争取做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好教师。 10 养昆虫 通过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养蚂蚁》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饲养、交流、阅读资料三个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养昆虫》对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本课以蚕为例来让孩子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一方面了解到生命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通过记录、整理饲养日记,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搜集信息。因为蚕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长达一个多月时间的过程,学生在认识蚕的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时,经常穿插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显得比较散碎,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的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养好蚕。本课教学内容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通过整理记录、汇报交流,概况出蚕一生变化的主要阶段,最终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第二部分:通过本次饲养活动,知道饲养昆虫的方法,学会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11 探究昆虫的奥秘 首先,学生们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显著激发。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繁多的动物群体,具备诸多令人称奇的特质与习性。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昆虫标本与图像,并分享昆虫的有趣习性与生态角色,本人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对昆虫的多样性、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这为后续教学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亦遭遇了一些挑战。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昆虫特点时,因知识储备不足而面临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与支持。例如,可制作昆虫知识小册子、开展课前阅读活动等,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昆虫的基本认识。 此外,本人还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进行昆虫观察与实验操作时,缺乏耐心与细心。他们可能因急于求成而忽视重要的观察细节,从而影响对昆虫奥秘的深入探索。针对此问题,本人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需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与实验技巧的培养。可通过组织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加专注与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本人亦意识到每个学生均具备独特的个性与需求,其学习需求与兴趣点各不相同。在未来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