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1439

6.2《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36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答案
  • cover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课 再别康桥》2024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了许多朋友,故对此地怀有一种特殊感情。 B.诗歌第二节,将岸边的柳树倒映在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着诗人的欣喜和眷恋。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无限的依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夜晚在康河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恋之情。 2.下列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诗的开篇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修饰动作,不仅生动地再现诗人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更表达出他来去时不愿惊动自己深爱着的康桥的心情,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溢于言表。 B.“悄悄的走”“悄悄的来”,诗的末节用两个“悄悄”与首节的三个“轻轻”相呼应,两个诗段不仅词语对仗,且节奏相同。整齐的诗句,优美的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 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云彩本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地说明诗人对康桥的留恋。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这种宕开笔来,不从正面写别情的写法,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_____,_____.太过于胆怯,_____,_____.一审势,看准了再做,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③②①⑤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4.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1)在第一节诗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描绘情感的词语来表达当时的心绪? (2)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3)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内容上几乎相同,这样写是不是重复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4)在第一节诗中诗人说“希望逢着”,而在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故园【注】别(节选) 流沙河 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们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城厢镇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岁到48岁(196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