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生物学课程的理念要面对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突出人体生理与健康这一主题。本主题是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学会健康生活的需要,本节课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强调探究性学习。《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将充分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讨论活动,通过资料分析,活动体验,切实掌握知识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分层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提升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与这一目标相对应,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的观察,说出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教材呈现了一个有关呼吸道结构与功能方面的“资料分析”,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呼吸道不仅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本节课的两个主要部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都是先安排一个活动,然后呈现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体现的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呼吸是学生随时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但是,学生对于呼吸系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本节课首先阐述了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然后,提供了一幅呼吸系统的组成图,,说出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关于呼吸道的作用,学生知识局限在鼻毛对灰尘的阻挡作用,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知识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升,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同时解释的痰的产生过程,结合结构图使学生进一步和比较全面的了解呼吸道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综合思维:1.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2.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科学探究: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社会责任: 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功能。 【教学难点】说明呼吸道能够使吸入的空气温暖、湿润和清洁。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问题探究式相结合 【学法指导】 呼吸是人最基本的生理活动之一。学生通过以往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呼吸,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他们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怎样保护它们等问题了解得还比较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引用资料、图片,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理解相关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简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游戏导入 要求: 1.一只手捂住口和鼻,体验20秒 2.互动结束后,谈谈你的感受 新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空气是如何进入我们体内的?又是如何滤过的呢 学生进行憋气挑战,结束后谈感受 通过憋气挑战,直观感受呼吸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影响正常生活 新课讲授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2页到46页内容,完成预习任务。 展示呼吸系统的图,学习呼吸道的组成,通过回忆消化道的组成,对比两个系统的结构,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咽是共同结构,那么为什么能够在两个系统之间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