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22229

【核心素养目标】沪科版(2022)信息技术七上 第一单元 活动五《保护信息安全》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9-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510268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教案,课件,保护信息安全,活动,单元
    (课件网) 《活动5 保护信息安全》 沪科版信息技术 七年级 内容总览 目录 05 知识拓展 07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08 探究维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 04 分析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 03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单元挑战 06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能够营造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了解不当信息处理可能导致的隐私泄露和安全风险。 2、计算思维:能够理解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系统、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关联,通过技术手段提供自身信息安全保护。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创新技术进行信息保护,培养其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能够遵守信息安全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并倡导积极负责的信息传播和共享行为。 新知导入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种应用软件日益普及,人们每天都会处理各种信息。如何有效获取、利用信息,保护信息的安全等已成为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一项基本能力。 在本活动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剖析来了解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进而学习维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 一、分析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 新知讲解 生活中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分析以下事件中危害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计算机病毒和黑客 答: 事件1:硬件安全缺陷:U盘可能带有恶意软件,导致计算机死机。 事件2:系统漏洞:电力系统设计上的缺陷为黑客提供了攻击突破口。 事件 1:小明花了大半天时间制作了小组活动成果汇报演示文稿,完成后打算用U盘将演示文稿拷贝到学校计算机上,结果刚把U盘插到计算机上,计算机就死机了。 事件 2:黑客发现了电力系统设计上的缺陷,利用该漏洞攻击电力系统,从而导致发电站意外关闸,数百万居民的用电受到影响。 新知讲解 在上述两起事件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分别是造成信息安全危害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危害的主要因素。 新知讲解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危害性的计算机程序,存在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它可以通过网络、U盘等途径感染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导致用户磁盘上的信息丢失、数据被修改或破坏、系统瘫痪等严重危害。 新知讲解 黑客制造计算机病毒的目的是在网络上窥探用户的隐私,窃取用户的信息,通过对用户计算机资源实行远程控制、恶意攻击等,给社会带来巨大麻烦甚至灾难。 说说做做 朋友圈里流行测试“你的新年运势”,要获取测试者的姓名、手机号等信息,你会参与吗 说一说理由。 我不会参与: 隐私安全:提供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隐私的风险。 数据滥用:未知的测试来源可能会滥用获取的个人信息。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我会拒绝参与这种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新年运势测试 知识链接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主要症状 ◇ 计算机运行速度下降。 ◇病毒不断侵占系统空间,使可用系统空间变小。 ◇ 数据和程序丢失。 ◇系统出现异常,如突然死机或自行重新启动。 ◇出现一些无意义的画面、问候语等。 ◇ 异常要求用户输入口令。 ◇生成不可见的特定文件,文件图标发生变化。 数字化学习 访问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学习《青少年上网安全知多少》,交流学习心得。 新知讲解 现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在享受技术迭代更新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被窃取或冒用等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风险,而落入各种“网络陷阱”。 2.网络陷阱 新知讲解 “网络陷阱”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设置的骗局,如利用注册App 时填写资料的机会,或诱使对方扫描伪装的二维码来获取他人信息等。 新知讲解 为了避免落入“网络陷阱”,危及个人信息的安全,在日常上网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例如: ◇与网友聊天过程中,不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