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4016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八单元第1课:《奴性》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4924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奴性,1课,单元,第八,高中
  • cover
课件14张PPT。奴性纪伯伦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先知》《折断的翅膀》 《叛逆的灵魂》《疯人》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八九八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 一九0二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 1908年他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 一九一一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诗歌风格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朗读课文“七千年”“积年累月”“世世代代”“一辈又一辈”,这些词语描述了一个什么现象?描述出巨大的时间跨度,指出奴性在人类历史上的普遍存在。“从巴比伦到巴黎,从尼尼微倒纽约”,“从宫殿、学校和庙堂”到“权贵们的府邸”“贫贱者的茅舍”这些词语描述了一个什么事实?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跨度上,说明到处都是奴性的舞台。怎样理解“奴性总是和荣誉、尊严并驾齐驱”和“在他面前下跪,奉他为金科语律”,你认为奴性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最大的危害也是最大的悲哀:人们生活在奴性的世界,自己却不知道,反而感到很幸福。你说说11种类型的奴性都分别代表了什么?盲奴性: 代表因循守旧; 哑奴性: 代表旧式婚姻; 聋奴性: 代表媚俗; 跛脚的奴性: 代表权术;白发的奴性: 代表对孩子心灵的毒化和压制; 有斑点的奴性: 代表颠倒黑白的欺骗; 罗圈腿的奴性: 代表被歪曲的言论自由; 驼背的奴性: 代表以法律为名进行的社会压迫;生癣的奴性: 代表权力的世袭制度; 黑色的奴性: 代表“唯出身论”的社会评价; 为奴性而奴性: 代表奴性变成了一种难以消除的痼疾 本文可以分三部分,你能概括出来吗?第一部分:描述奴性的随处可见,无时不在。 第二部分:描述奴性的类型及特征。 第三部分:假助“我”与“自由的幽灵”,表明自己对于打破奴性的前景的认识。艺术特点语言淡雅隽永、畅达睿智; 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包含哲理,思考深刻主题作者放眼历史,胸怀世界,严厉地剖析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劣根性:愚昧、盲从、软弱、守旧、抢权等等,并归结为一个核心概念:奴性。 并揭示了奴性的可怕:我们自身也深陷奴性的纠缠和轮回中。给与我们深刻地启示与警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