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69153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3. “贝”的故事 第2课时(教案含反思)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359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反思,教案,2课时,故事,核心,识字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识字3. “贝”的故事(第2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课文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4幅图从左到右依次是:贝壳实物图、甲骨文“贝”字、小篆“贝”字、楷书“贝”字。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汉字起源故事了解不多,但识字兴趣比较高,本课讲述的是“贝”的故事,实际上是汉字来历和演变的故事。本文的故事性并不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贝”的由来,以及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汉字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吸引学生关注汉字,对汉字产生浑厚兴趣。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了解贝壳甲骨文的演变过程 语言运用: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体会“贝”做偏旁有关的字。 审美创造:喜欢上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与灵巧。 教学重点 理解运用“贝”作偏旁字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奇妙。 教学难点 明确“贝”字与金钱有关,了解汉字的秘密所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声朗读展示的词语,教师检查是否有读错现象,进行纠正。 2.词汇运用。学生自由回答,加深印象。 二、品词析句 1.朗读指导。 (1)逐段读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要流利,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生词的读音。 (2)边读边思考:本段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甲骨文中的“贝”字写法的来历。 第二自然段:“贝”的用途。 (3)品字词,理解内容。 2.课文理解。 (1)贝壳很漂亮、很珍贵。 师:“珍贵”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同学可以把珍贵替换成另一个词语? 生举手回答珍惜等词。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体现出了什么———人民的智慧。 (2)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展示贝壳货币,要求学生自由回答为什么不容易损坏而且可以随身携带(小、坚硬)。 (3)解释文中知识:甲骨文,“贝”字演变过程以及以“贝”作为偏旁的字。 重点:用“贝”作偏旁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赚:得到钱; 赔:损失钱; 购:用钱买; 贫:没钱; 货:货物要用钱来买。 三、延伸拓展 1.以本文为线索引出“钅”金字旁、“王”字旁两个偏旁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自由回答有哪些字。 钅:大多与金属有关(铜镜锣钉铁银锅铲) 王:大多与玉石有关(珠宝 玛瑙 珍珠 珊瑚) 2.鼓励学生分享其他偏旁的演化故事。 四、梳理总结 1. 本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1)讲 字的起源。 (2)人们把贝壳当作 用以佩戴。 (3)人们把贝壳当作 购买东西。 (4)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 有关。 指名学生回答,检查学习进度。 2.逻辑排序。指名学生进行排序,分别板书,看看谁说得对。 贝壳的特点是:(1)(2)(3)(4) (1)便于随身携带。 (2)十分漂亮。 (3)不容易损坏。 (4)十分珍贵。 (5)像玉石一样易碎。 3.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主朗读课文,做到了读正确、读流利。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停顿、吐字清楚。抓住了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不足之处:本课故事性、趣味性较强,我简单认为学生能较快理解课文,所以把重点放到了正确、连贯朗读上,降低了难度和梯度,却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感悟文章方面效果稍差了些。 教学建议:教学时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