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69515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9张PPT)

日期:2025-0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6762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前秦洛阳思败因 2 北魏洛阳话变革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 民族交融展新颜 4 今日洛阳谋复兴 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过故洛阳城 宋·司马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 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 十六国 东 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隋 统治腐败 八王之乱 五胡内迁 南朝 北朝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趋势:伴随着民族交融,由分裂走向统一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龟兹 沙漠 大海 汉水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材料一: 思考:“东南一隅”指的是哪一政权? 东晋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秦王坚(苻坚)收集离散(残余人马),比至洛阳,众十余万。 ———《资治通鉴》卷105《晋纪二十七》 材料二: 材料中所记载的是历史上哪一场战役的结果? 淝水之战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请同学们结合以下成语元素讲述你所了解的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故事分享会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故事分享会 战前投鞭断流雄心壮, 战时草木皆兵起畏惧, 战后风声鹤唳野心消。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时间 作战双方 兵力 对比 结果 383年 前秦─东晋 80万VS8万 东晋大败前秦 以少胜多 长安 洛阳 建康 前 秦 东 晋 80万 8万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我是小小政治家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反而被东晋打败,这究竟是为什么?阅读教材P93第二段,探究原因。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战前投鞭断流雄心壮, 战时草木皆兵起畏惧, 战后风声鹤唳野心消。 强征各族人民,军心不齐 投鞭断流,苻坚骄傲轻敌 一呼大乱奔逃,战术失误 各民族对于前秦政权没有认同感,都有离心倾向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本历史学家 川本芳昭 匈奴 氐族 羌族 鲜卑 汉族 羯族 影响: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篇章一:前秦洛阳思败因 篇章二:北魏洛阳话变革 篇章二:北魏洛阳话变革 鲜卑族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教材P94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孝文帝,你会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篇章二:北魏洛阳话变革 本次任务需要以4人为一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完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都洛阳给予我们的资料,期待各位同学从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背后寻找到暗藏的奥秘! 小组探究 篇章二:北魏洛阳话变革 1. 洛阳风貌 都城建制 材料一:“国家兴自北土,徙(xi)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xiao)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zi)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 崤函,指洛阳附近的崤山和函谷关。 用武之地: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 大举:指迁都 光宅中原:统一全国 篇章二:北魏洛阳话变革 1. 洛阳风貌 都城建制 平城 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首要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这么做? 迁都洛阳 篇章二:北魏洛阳话变革 1. 洛阳风貌 都城建制 洛阳重建仿照曹魏时期的建构。 材料二: 篇章二:北魏洛阳话变革 2. 洛阳风貌 官制律令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职官制度 太尉府 司徒府 材料三: 用汉制 篇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