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88057

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知识点整理(一课一默附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2857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七下,发展,答案,一默,一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历史(一课一默)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时期: (时代特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年, (史称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今 )( 时迁都北京)。 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1)中央:①废除 和 ,权分 ,六部直接向 负责;后明成祖建立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 ,将 和 的权力统归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 。③朱元璋设立 ,明成祖成立 ,加强对官民的 ( 的设置,是明朝 的一种表现);④为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 惩处大臣。 (2)地方:①取消 ,设立 ,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 为王,驻守各地, 。 (3)思想上: 。 ①目的: ②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 的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③考试的形式:有严格的规定,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 ”。 ④八股取士的影响: (4)上述措施的影响: 3.明朝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 的 、 、 、 和 等。 (2)手工业: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最为著名)。 (3)商业: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 ,如山西的 、安徽的 。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 . (1)目的:①提高明朝 (主要目的);②“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 。 (2)条件:①明朝前期, ;②当时的 ,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 ;③明朝 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①时间: 年;②次数: 次;③经过:郑和船队从 出发,航行在 和 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 (4)积极意义: 2.明朝的对外冲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 ,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 ”。 (2)概况: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 ”,在 ,平定了 的倭患;前往 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结果: (3)性质: (4)意义: (5)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①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 战争,得到 。②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③与其他爱国军民团结合作。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年, 攫取了 ——— 澳门回归。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明朝的科技名著 (1) :药物学著作《 》,总结了 ,丰富了 , 。 (2) :科技巨著《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 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 ,被誉为“ ”。 (3) :农业科学巨著《 》,有关国计民生,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 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的创新研究成果。(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 》) (4)地理学著作:《 》 2.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长城:东起 、西至 ; 修筑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比较秦长城:西起 ,东到 ,秦长城是为了 修建) ①目的: ; ②意义:加强了 ;长城处于 与 的连接线上,成为 的纽带;被视为 的象征。 北京城: 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 、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 ,今称 ,是北京城的 ,是当时 建筑群。 3.明朝的小说和戏剧 (1)明朝的小说:①《 》: , ,描写了 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 长篇 , 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②《 》: , ,我国 以 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③《 》: ,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明代戏剧:最著名的剧作家: ,代表作《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