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免疫》(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特异性免疫 学科 生物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节次 6.1(2)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6.1.1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6.1.5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课标分解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人体第三道防线免疫功能 教材分析 《特异性免疫》是第五章的第一节《免疫》第2课时的内容。教材图文并茂,通过实资料分析了解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的功能。通过本节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免疫作用,以及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身的生物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学习特异性免疫,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总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特异性免疫了解较少,学生通过实际上生活可知注射能够预防一些疾病。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对生物学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知以感性认知为主。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1)理解抗原和抗体(2)概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科学思维:概括总结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态度责任: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关注生命健康 评价任务 学科知识评价量表任务列表评价标准(总分50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任务1:抗原与抗体注射甲肝疫苗会使人患甲型肝炎吗?为什么?(5分)以甲肝为例说出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5分)抗体有什么特点?(5分)任务2:计划免疫查看自己的预防接种证,说出自己接种过那些疫苗,能够预防哪些疾病(5分)说出什么是计划免疫(5分)说出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5分)任务3:特异性免疫自主学习,说出什么是特异性免疫(5分)通过分析说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的区别(5分)任务4:人体第三道防线自主学习,说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5分)任务5:免疫说出人体免疫的功能(5分)小组合作评价量表评价内容小组内学生分工明确(10分)小组内学生的参与程度(10分)认真倾听、互助互学(10分)合作交流中能解决问题(10分)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10分)总分(50分)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总评价备注 重点 人体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功能 难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材料准备 课件;视频(抗体的产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咱们同学中有得过流行腮腺炎的吗?(不少同学表示得过。)有谁得过第二次流行性腮腺炎?(得过腮腺炎的同学都摇头。)得过腮腺炎的人不会再次患腮腺炎,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咱们今天学的内容———特异性免疫有关。好,下面开始学习特异性免疫,看它是一种怎样的免疫功能。 沿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课堂 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阅读教材P101,注意下列问题(1)甲型肝炎疫苗是怎样制成的?它会使人患病吗?(2)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3)抗体有哪些特点?讲解: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注射甲型肝炎疫苗只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不会使人患病。播放:抗体产生的视频讲解: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仍会在体内产时间保存。一旦该病原体再次进入体内,存留的抗体就会迅速出击、围攻,使侵入体内的病原体无法生存、繁殖,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提问:谁能解释一下得过腮腺炎的人为什么不会再次患腮腺炎。任务二:查看自己的预防接种证,结合教材P102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自己注射过哪些疫苗?能够预防哪些疾病?(2)什么是计划免疫?(3)实行计划免疫有什么重要意义?讲解:预防接种证上显示你注射过哪种疫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