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7046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7040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5张
  • cover
(课件网)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结合史料客观分析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的利弊。(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理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攻占冬宫 (图片选自教材) 走进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俄国面临怎样的困境,如何应对? 视频选自 《大国崛起》 ◆ 战后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1921年春 农业:以征收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商业: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时间 3.内容 (结合书本47页第一自然段)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方面 余粮征集制 商业 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 方面 工业国有化 征收粮食税;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 “新”在哪里?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一 堆满余粮的征粮站 (图片均选自图册) 材料二 俄国粮食与工业生产 5.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结合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 材料三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 1.背景 苏联工业发展水平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1)材料分别体现苏联当时面临怎样的困境 (2)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苏联的工业化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请概括材料反映的信息。 1928-1937年,苏联共建成了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了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工业部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材料二 2.苏联工业化成就 材料一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 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26年—1940年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增长比较(数据源自百度文库) 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 21.2 轻工业 6.2 4.1 农业 0.26 1.5 请概括表中信息,并说明原因。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指令性计划的优点 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