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2.4 光和颜色(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学会光线的画法;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光速的应用; 科学思维:用光的相关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手段是研究科学问题基本方法; 态度责任: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光在同一种现象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4节,教材介绍光源、光的传播及传播速度、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及看不见的光等知识。其中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教材利用大量图片、小实验等引导学生探究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同时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等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等内容,则以理论探讨为主,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基础上得出结论,交用大量的实例来进行巩固。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介绍光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实验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大自然用它的各种色彩陶冶着我们的情操。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它的美丽和神奇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可以看到各种光线,那么为什么世界如此色彩斑斓? 观看图片,了解大自然的各种颜色,思考为什么可以看到各种颜色和光线。 新 知 讲 授 一、光源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把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美丽,令人心旷神怡。那么,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太阳以及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恒星都能发光;许多动物也能发光,比如萤火虫、水母;电灯通电后可以发光;燃烧的蜡烛也能发光。这些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注意: (1)如月亮、珍珠、镜子等自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从而发光,不属于光源。 (2)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二、光的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活动: 1.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注意:实验时不要把激光对准人的眼睛,以免损伤眼睛。 从这些实验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光在同一物质,且是均匀物质中才沿着直线传播,如下图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时发生了偏折,光射向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路线发生弯曲。 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的。如树林里的光线,城市的光线。 2.光线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和传播方向而假想的物理模型。光线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传播方向,直线表示传播路径。实际上,光是存在的,光线是不存在的,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思考与讨论: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