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24037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3.1机械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428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版,机械运动,2课时
  • cover
3.1 机械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3.1 机械运动(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速度的定义;知道速度的单位及计算公式;了解速度的比较方法;能进行速度的计算; 科学思维:会估测常见物体的速度,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决物体机械运动的有关问题;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情境体验找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及简单的计算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相关图像判断;速度公式的计算及规范性解题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1节,本节主要内容为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分类及速度的定义、计算以及应用和图像,教材首先由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然后进一步对机械运动进行深入分类,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之后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描述,引入速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能从相关图像读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节属于运动和力的起始内容,学生首次接触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本节内容为变速运动及后续二力平衡等内容打下基础,同时也为电流在电场中运动等内容埋下伏笔,故本节内容起着较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机械运动、参照物、机械运动的分类;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速度及应用。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参照物以及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轨迹可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改进出行的交通工具,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和物体运动得更快些。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回顾上节课内容,思考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新 知 讲 授 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活动:(1)每个小组有两辆运动快慢不同的小车A和B。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程度。 方法一:让两辆小车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两辆小车运动距离的大小。 实验结果:相同时间,运动距离越大,运动的越快。 方法二:让两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两辆小车所用时间的大小。 实验结果:距离相同,运动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2)每个小组只给一辆小车,不同小组之间互不通气。如何比较各组小车的运动快慢? 每个小组只给一辆小车,可通过比较小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比较各组小车运动的快慢。 由以上活动可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距离远的速度大; ②比较通过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 ③直接比较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 若距离、时间均不相同,在科学上,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 (1)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1m/s=3.6km/h。 3. 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思考与讨论: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2012年伦敦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