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4044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3.2力的存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74481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版,存在,2课时
  • cover
3.2 力的存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3.2 力的存在(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力的单位;了解弹簧的弹力;了解弹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思维: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学习新的知识,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原理;从而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正确读数; 探究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实验,感受弹力,了解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力的关系,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提高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态度责任: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2节,本节主要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性质、力的单位和测量工具、力的示意图(三要素)。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运动、速度等基础知识,本节需要通过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力的存在,从而便于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力的概念。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后学生将近一步学习力学,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力学的基础,为后续知识如压强、做功、简单机械等知识做铺垫,在教材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教材内容在学生具有充分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节内容拟用3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力的存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力的测量;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大象举起粗大的树干要用力,蚂蚁搬动轻小的树叶也要用力,但两个力的大小可谓天壤之别。运动员举重也需要很大的力,那么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呢? 知道力有大小,思考怎样测量力。 新 知 讲 授 一、力的单位 跟测量长度需要规定长度的单位一样,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也需要规定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它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那么,生活中一般使用的力都是多大的呢?我们以生活中常见的力为例子感受一下力的大小。 感受力的大小: 手托2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 拉开易拉罐所用的力约为20牛 一般成年男子手的最大握力约为560牛 拓展阅读:牛顿 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1643年出生于离伦敦不远的林肯郡沃尔基索普村的一户农家。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科学的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力学方面,他在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等科学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先后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在开普勒(Johannes Kepler)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还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在光学方面,他发现了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的,从而确定了光谱分析的基础。在热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方面,他建立了著名的二项式定理,他还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牛顿虽然对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总是谦逊地说:“我不知道世人会怎样看我,不过,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美丽的贝壳,而真理的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 二、弹力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它的内部装有可以伸缩的弹簧,要了解弹簧测力计,首先要了解弹性和弹力。 活动: 1.如图所示,把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长方形木板上,用手向下拉弹簧的下端,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这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_____手会感觉受到弹簧向上的力_____。 2.将弹簧拉得更长,手的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