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6张PPT。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 白 华 1.了解什么是艺术表现里的虚实。 2.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或成语,掌握其用法。 3.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通过文中例子体会作者所阐述的道理。 4.触类旁通,用课文中的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教学目的 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江苏常熟人。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艺境》,还有译著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作者介绍1.给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滓(zǐ) 鬃鬣(liè) 住宅(zhái) B.哂笑(xī) 凤夔(kuí) 昉明(fǎng ) C.箴言(zhēn)笪笞(dá) 赘疣(yóu) D.摇曳(yè) 翚飞(huī) 跂翼(qí) 2.下列是本文中的成语,使用该成语的两句中哪句对,哪句错? ①去粗存(取)精 A.对于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B. 这次去登山的人不必太多,我们要去粗取精,队伍需要精兵强将。预习检测B(对)(错)shěn ②虚实相生 A.我们这十几个人中,有的壮实,有的身体差,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虚实相生,团结协作。 B. 作文也是一门艺术,该饱满处要饱满,该简略处要简略,虚实相生,艺术性更强。 ③一鳞一爪 A.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鳞一爪,妄加评论。 B. 要掌握鳄鱼的活动情况,就必须搜寻鳄鱼的一鳞一爪,实行跟踪记录。 ④宛然可见 A.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可见。 B.打开古墓,只见女尸肌肤完好,宛然可见。(宛然如生)(错)(对)(对)(错)(对)(错)引文译读。让学生翻译文中引入的两段古文或说出其大意。 ①《谈龙录》这段引文指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洪升要求完整,像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 王士禛反对这样求完整,要求精粹,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就是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全体就谈不上精粹。 这三种看法,后者是最完整的。这就是虚(全)实(鳞爪)相生。②《画筌》这段引文指出了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从舞台艺术说,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动作,“逼真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从绘画艺术说,一些名画往往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比如齐白石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有人把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概括为16个字: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1.中国艺术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提示: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理清全文思路 复述全文内容 一、解读1~6自然段 1.“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简述这句话的意思,作者用以说明什么? 2.由作者所说的内容来看,到底什么是“虚”和“实”呢?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自然主义、形式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区别。(结合注释与书上内容作答)。 提示:此句本意是说,学习涉猎不全面,掌握不精到,就不能算是美好。文中用以说明艺术的美只有做到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