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3105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 1.3.1《蜀道难》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637250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统编,蜀道难,研究所,素材,教案
    课题 蜀道难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课标要求: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蜀道难》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该单元为中国的古典诗歌单元,该首诗歌主要是唐代诗人李白想象了友人入蜀过程中蜀道的高、险、乱,规劝诗人早日还乡。诗人运用了多样的手法,描写层层深入,内容丰富,情感浓烈,强烈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的风格。 学 情 分 析 学生此前已习过众多诗歌,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但对于诗歌的阅读还停留在字面意义,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把握不深刻,对于情感学生缺乏一定的阅历很难共情,《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诵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感受句式的灵活,了解蜀道的历史及特点,体会李白豪放浪漫的风格。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想象等方式,加深对反复、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理解。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略蜀道雄奇险峻的壮美。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李白笔下体现的生命力量感。 重点 诵读诗歌,感受句式的灵活,了解蜀道的历史及特点,体会李白豪放浪漫的风格。 难点 通过想象等方式,加深对反复、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蜀道难》配图歌曲视频和古诗: 引导1: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的蜀道是怎样建成的。蜀道最早通行的是故道(陈仓嘉陵道),绝大部分地段是在先民沿着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基础上形成的,但蜀道的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诸多地段,须经过险江峡谷,无路可行,于是先民们发明了架设“栈道”这一交通形式,即在临江石壁上开凿栈孔,插木为梁,立水为柱,架设桥阁以通行,东汉时还在位于褒斜道南端出口之地开凿了一个人工山体隧道“石门”,据学者研究,系世界史上第一个人工开凿的山体隧道。据史志记载,这一隧道是采用“火焚水激”的办法开凿而成,即用木柴将山石烧红,再泼上冷水致使岩石炸裂,再开山凿洞。 大致从元代开始,栈道修建有所变化,即在山上开挖土石成道,盘山而上。因为避开洪水冲毁,有的路段甚至高至山顶,因此险峻程度相较之秦汉三国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引导2:蜀道,如此险峻的一条道路,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大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大动脉。开通于先秦,开辟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两宋时期,完善于元明清。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从这里出发,一路向东,合六国,统华夏;楚汉之争,刘邦麾下大将韩信“明修栈道”,另遣奇兵从这里“暗度陈仓”,一举平定三秦大地,成就大汉王朝之基;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在这里留下出师未捷的千古遗恨。蜀道,究竟是条什么样的道路?今天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走进《蜀道难》。 选择视频热点进行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了蜀道险、高、难的氛围。 新课教学 活动一:积累常识,了解背景 一、解题 蜀道难: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学者研究认为,此作应该是李白的一首赠友诗。当时他的好友王炎要入蜀地为官,他写下这首诗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久留蜀地,希望早日回到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的不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二、了解诗人 播放李白相关视频:李白与四川 疏通文意 重要实词检测: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正对着。 〔横绝〕:横越,飞越。 〔回〕:回转。〔高标〕,指高耸的山峰。 〔冲波逆折之回川〕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冲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