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3824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五单元第9课时 表里的生物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540446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统编,六下,第五,9课时,表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课题:开展班级辩论会(口语交际) 内容分析:  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感受科学魅力。 语言运用: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思维能力:能够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对人物进行评价。 审美创造:体会“我”善于思考爱观察的精神,树立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趣味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科学无处不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现象,实则蕴藏着科学的无限奥秘。本单元将用科学的语言,揭示生活中的种种奇妙。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隐藏在生活点滴中的科学语言。 活动流程: 围绕学习目标,基于单元整体解读,依托“追寻科学精神”学习主题,本单元教学过程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以读促辩:唇枪舌剑阐观点”“以读促写:童心妙笔绘奇境”的实践活动中融通单元文本内容,多角度感悟科学精神,在语言的迁移运用转化中实现思辨能力和想象力的拔节提升,发挥单元教学合力。 大任务一:“以读促辩:唇枪舌剑阐观点”(小任务———解密表里生物)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趣味导入,开启探秘之旅 1.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视频。 (2)教师导入: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曾经认为钟表是有生命的呢?它的小房子里住着一个会弹钢琴的小仙女或者是一个可爱的小鸟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就坚信爸爸的表里藏着一个小生物,我们一起去探寻表里生物的秘密吧! 2.了解作者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现代诗人、学者。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有一次毛泽东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代表作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教师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根据圈画内容梳理表格。 (1)师生互动,填补表格。 (2)请你按照提示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先写:_____然后写:_____最后写:_____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汇报。 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4.贴合单元主题,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在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是怎样探究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预设1:我圈划的是第1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我那时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知道这句话是“我”当时的想法。 预设2:我圈划的是第1自然段的相关语句“那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以及第2自然段当中“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他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这是作者产生的疑问。 预设3:我圈划的是第9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句话是作者的大胆猜测。 预设4:我圈划的是第12自然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