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演讲词 第一课时 走 进 作 者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湖北浠水人。 有诗集:《红烛》《死水》。臧克家写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被选入教材。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 10点钟,李公仆先生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开会,请李夫人张曼筠报告李公仆遇难的经过。……今天的大会,只有一个教授参加,这就是闻一多。会场里已坐满了一千多个昆明青年和各界人士,洋溢着严肃而悲愤的气氛。……可是。不少特务有的翘着腿抽烟,有的在做鬼脸,有的在说笑,甚至打闹。张曼筠越是悲痛得讲不下去,他们越是高声说笑。闻一多见了,脸都气白了。本来,为了防止出事,事前说好不请他演讲。这时候,他不顾一切地跳上台,即席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 ———刘煊《闻一多遇害始末》 从以上闻一多先生进行“最后一次讲演”的背景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演讲者“为什么”讲? 国民党特务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并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捣乱。 2.演讲者讲给谁听? 青年学生、各界人士,也包括现场的特务。 模拟演讲,体悟情感 请同学找出演讲者针对特务、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进行演讲的文段进行模拟演讲。 要求:1.注意演讲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等。 2.针对不同的听众,要读出不同的情感。 3.演讲时还可以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并关注现场氛围,还原“演讲”情景。 结合背景,把握内容 面对残忍杀害了李公朴且还在现场捣乱的特务,面对到会的一千多名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闻一多先生对这两类人各说了什么? 1.对特务: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 2.对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通过剖析《最后一次讲演》可知,读一篇演讲词,需要读出演讲者“讲了什么、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同学们诵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这三篇演讲词,围绕“讲了什么、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完成表格。 自主学习 小结: 这四篇演讲词有何共同特点 第二课时 演讲词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实的内容。此外,演讲者还需要以清晰的脉络层次来呈现自己的观点,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吸引听众、引起共鸣。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师生共读《最后一次讲演》理清演讲词的脉络层次。 分组合作,自读梳理 1.分三组,每组重点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的一篇。 2.独立阅读并完文章结构图 品读语言,体会风格 品读《最后一次讲演》完成表格内容 通过品味《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感受到了这篇即兴演讲独有的”慷慨激昂“的风格。作者通过多种语言技巧(变换人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用简短而多变的句式,运用感彩浓烈的语言等)来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读来铿锵有力,激情昂扬,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小结: 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品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复兴25年》 风格:这篇演讲词,在遣词造句上运用了很多限制式的词语,表现出准确,严谨的特点。同时因为是在庄重的大会上演讲,知识性、逻辑性较强,用于准确、严谨。 效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性。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