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09041

第1课 草原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2-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440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课,草原,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 草 原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 你们见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导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初读课文,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感受草原的自然景物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柳家大院》《断魂枪》,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摘选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字词学习 勾勒(ɡōu lè ) 境界(jìnɡ jiè ) 洒脱( sǎ tuō ) 鞭子( biān zi) 疾驰( jí chí) 彩虹(cǎi hónɡ ) 马蹄(mǎ tí) 豆腐(dòu fǔ) 拘束(jū shù) 羞涩 (xiū sè) 摔跤(shuāi jiāo) 启蒙 蒙 méng mēng 蒙骗 měng 蒙古族 勾勒 勒 lè lēi 勒紧 例:我的启蒙(méng)老师是蒙(měng)古族人,他教导我做人要正直,不能蒙(mēng)骗别人。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思想境界高。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整体感知 1.课文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概括为几幅图画?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草原美景 喜迎远客 友好相见 盛情款待 依依惜别 草原美景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先写看到的草原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的景色。 这篇文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草原的?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的? 文中既有对草原风光的直接描写,又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感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这样写一方面可以将景物刻画得更加逼真,富有感彩;一方面能使抒发的感情有所寄托,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课文借助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感,这种手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 4.《草原》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热情讴歌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草原美 风光美 人情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作品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的 思想感情。 2. 品味精彩语句,并进行相应的积累。 1.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赏析。 课文品读 示例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这句话可以缩短为“一百五十里内都是草原”吗?为什么? 不可以。三个“一百五十里”形成了一种反复之势,不仅形象地表现出草原的辽阔,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缩短后则没有这种效果。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