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11758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54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 cover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依据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选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源于本册课本中第二单元第2篇课文(全册第5课)《苏轼词两首》。本册第二单元是宋词单元,依次选的是《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一首。 指导思想 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依据,设计了本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前,学生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对唐前的诗歌做了学习,在《必修三》第二单元对唐诗做了学习,并在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2首宋词,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历史流变、鉴赏方法都有了一定了解,加之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苏轼的词作,对苏轼的生平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都有所了解,本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感受“词别是一家”的独特风貌,通过反复吟诵感悟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美、意境美及蕴藉性,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把玩《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言来理解词作思想内容,体味词作意境,感悟苏轼豪放词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课前熟读词作,借助工具书正音。查阅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自主理解词作大意。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作意境。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词作运用“以古人之事浇自己块垒”的抒情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借古咏怀诗”的鉴赏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吟咏词作,领悟词作的意境,体察作者情思。 4.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悟词作优美意境,提升文学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大意。 (2)把握词作意境特点,体味词作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 ———鲍鹏山 二、文本探究 (一)文体整合,明确方向 见古迹———思古人、忆古事———抒己怀 (二)品读诗歌,厘清层次 1、分析上阙:临古地———情景交融 (1)人们认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写得好,你觉得呢? ①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②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③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④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 (2)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觉得其中描写精彩的地方在哪几个字? 明确: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一时多少豪杰”又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引导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分析下阙:古人古事———抒发感怀 (1)下阙围绕周瑜这个人物进行挖掘: ①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