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16316

人教版七下数学9.2.1 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962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件,教学设计,整体,单元,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 设计者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章 下册第九单元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①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②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③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业要求: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观念。 内容分析 不等式的知识是初中阶段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数量之间除了有相等关系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关系.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三个层面: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于探索;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基础上才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式关系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而且复杂的。方程与不等式的教学。应当让学生经历对现实问题中量的分析,借助用字母表达的未知数,建立两个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方程或不等式是现实问题中含有未知数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用字母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感悟用字母表示的求根公式的意义,体会算术与代数的差异。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9.1不等式39.2一元一次不等式3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9.1不等式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3、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通过实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5、理解“≤”“≥”的含义;会根据“不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6、学会运用类比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学会不等式的概念以及解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任务1:学生能利用实际问题理解不等式的概念以及解与解集的概念任务2:能利用例题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9.2一元一次不等式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2. 体会数学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