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21504

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带参过程》教案+课件+说课(共23张PPT+17张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9544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省,教案,PPT,PPT+17,23张,说课
    带参过程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选自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带参过程》。第二单元11-15课为一个小单元,主要是数学学习工具创编,第11-13课又可以看做一个“数学图形之美”的主题学习,本课继循环嵌套及过程调用后,用带参过程来优化程序,更灵活地实现用程序来体现图形之美。 二、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相关图形剖析的数学基础,也具备了使用Scratch进行自定义过程的能力,基本能遵循“需求分析———算法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运行”的流程解决问题,但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还存在困难。他们对Scratch编程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还缺少方法,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指向 1.通过自学尝试、知识迁移、交流讨论,知道什么是带参过程,掌握带参过程的创建方法。 2.通过交流分析,讨论实践,明确带参过程中参数传递的具体流程和程序实现,部分学生能综合应用变量等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创建不同的美的图形,感受程序设计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模块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便利。 计算思维: (1)能根据实际需求,分析问题,明确算法,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2)感受并深化程序模块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之处,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编程实际问题。 四、重难点及对策 重点:掌握带参过程的创建方法,明确带参过程中参数传递的具体流程。主要通过自学尝试、交流分析等方式实现。 难点:能根据实际需求,综合应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突破。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出课题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1. 回顾旧知 前一次课解决复杂图形问题时的思路: (1)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 (2)利用“过程”解决问题,程序模块化; (3)“过程”的使用原则及主要作用。 2.引出课题 继续探索“图形之美———带参过程” 复习回顾整体学习过程,深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使用的一般规律和主要作用,程序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二)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1.出示图形,布置活动一:思考用程序解决该图形绘制的方案 2.师生交流,发现规律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提出疑问:过于繁琐 3.提出需求 (1)提出“多边形”过程设置的需求 (2)分析可行性 发现变化内容:重复次数、旋转角度 分析变化规律:重复次数=边数、旋转角度=360/边数 (3)提出假设 通过对比前一环节小结的使用“过程”基本要求,确认用“过程”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并将最主要的程序设计要点,也就是变化规律搞清楚,扫清认知障碍,为学生自主学习带参过程的设计打基础。 (三)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1.布置活动二: (1)尝试:自学课本P39-P40,用“带参过程”实现算法。 (2)思考:带参过程如何调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明确方法 (1)一生演示讲解,教师追问,理清思路 (2)观察对比,明确调用方法 4.分析程序,明晰算法 (1)分析:带参过程的参数调用过程 (2)实践: 活动三:继续完成图1 或 尝试完成图2 这一环节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带参过程的关键,在学生演示时,通过教师的追问理清参数设置的要求和规律。通过观察对比,明确如何调用带参过程。然后再对带参过程的参数调用过程进行语言描述。这一环扣一环的思考,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真正理解三个问题:一是参数怎么设置;二是参数设置的规则,数量及内容;三是参数传递的过程,如何影响程序。 通过活动三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确保掌握了带参过程的正确使用。 (四)变式练习 理解算法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1.布置活动四: 实践:选择一个图形,利用带参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