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38203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新河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534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民勤县新河中学教研联片九年级历史 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我们之所以了解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主要是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考古发掘 D. 史学家推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处于史前时期,了解史前时期的历史需要借助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因此解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C项正确;神话传说、 史书记载 、 史学家推断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在奴隶社会变迁中,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不同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C. 奴隶社会世袭制 D. 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因此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政治制度,是西周与商朝在政治上的最大不同,A项正确;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都是西周与商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是政治上的共性,而不是最突出的不同,排除BD项;世袭制是夏朝开始,一直影响到清朝的制度,商朝和西周共有,不是最突出的不同,排除C项。故选A项。 3.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一状况始于修建了(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灵渠 D. 紫禁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B项正确;长城修筑在北方,排除A项;灵渠位于岭南地区。排除C项;紫禁城位于北京,排除D项。故选B项。 4.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 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主要作用是( ) A.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 加强了民族交融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 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B项正确;A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5.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A. 郑和下西洋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张骞通西域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可以判断出其指的是丝绸之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符合题干中“开始于”,故选D。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 《洛神赋图》 B. 赵州石拱桥 C. 云冈石窟 D. 魏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C项正确;《洛神赋图》是绘画作品,排除A项;赵州桥修建于隋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