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5702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 古风新韵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71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1课,古风,新韵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古风新韵《关山月》 教材分析 古琴曲《关山月》,汉代乐府歌曲,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唐代时,大诗人李白为之填写新词,全诗表现了远离家乡的戍边战士与家中的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反应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琴曲《关山月》为21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此曲是由六个乐句组成的带有再现的单段体,每个乐句都有上下呼应的两个乐节,前三个乐句均落于徵音———泛音,后三个乐句均落于宫音———实音,前面的五个乐句可反复,最后以开始乐句的变化再现而结束。曲虽短小,但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学情分析 首先,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词理解和欣赏能力,老师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抓住音乐表现要素,学生就能体会诗词韵律与音乐旋律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已经认识一些传统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认识一种新的乐器,可以建立在学生能听辨乐器音色的基础上,让其有一个知识叠加,开启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音乐学习素养,但是学习自主性不是很高,欣赏此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乐曲,需要老师巧妙地重整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触摸可得的音乐体验活动,让学生没有违和感,从而一步步拉近传统音乐和现代学生的距离。 基本理念 基于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单元主题“古风新韵”视域,通过聆听、模仿、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时间的跨越中,感受音乐中诗词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诗词韵律与音乐旋律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在音乐学习中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体现把“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教育方针。本课将围绕听音律、知乐器、识琴谱、抒情韵、寄新意等方式开启情境式有效聆听。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中感受古曲作品的音律特点,记忆乐器音色,感悟音乐与情感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古曲《关山月》的赏析,体会诗词韵律与音乐旋律表现出的宁静悠远的传统“古风”,领略我国经典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2. 学生在模仿合乐动作、吟唱等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感受古琴音乐之美; 3. 认识古琴,能听辨古琴的音色,并了解古代音律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欣赏古曲《关山月》,认识古琴,感知古琴音乐文化及古代音律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与表现《关山月》,能用手中道具表现古曲,并尝试吟唱。 教学过程 一、初体验 入情境 教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穿越古今,听!这段音乐让我们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组织:聆听琵琶独奏《十面埋伏》选段 学生交流(琵琶演奏强弱对比明显,速度慢起渐快,似乎看到了古代战场硝烟四起、鼓角争鸣。) 二、听音律 酿情绪 教师:琵琶独奏《十面埋伏》让我们危机重重的战场,同学们,战争是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场景,巍巍天山,苍茫云海,边关战士,思归家乡,无奈只能对月空悲叹…… 组织:视听以古曲为背景的动态水墨画,初感诗词中的悲壮、怒哀和惆怅。 教师:同学们,苍凉悠远的琴声,带我们看到了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的边塞图。这琴声就是古曲《关山月》,它带领我们与古代边防战士有了一番心灵对话。 三、听音律 知乐器 (一)听辨乐器及音色 教师:请听辨,古曲是由哪件乐器演奏,音色有什么特点? 组织:聆听片段 学生交流(乐器:古琴 音色:古朴、浑厚、悠远) (二)观看视频 了解古琴 组织:在视频中了解古琴,分享你获得的信息。(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古琴;古琴是最古老的弦乐,有三千多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