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5735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 神奇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470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6课,神奇,印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音乐学科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神奇的印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验变拍子的特殊韵律,使学生有感情地唱好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火车来了》。 2. 在“拍、唱、品、演”等合作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变拍子等音乐符号,并能准确表现。(如:上滑音、下滑音、渐快、稍慢、渐强、sf、mf、pp等)。 3. 学生在陆续获得六款特定的民族勋章时,潜移默化地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的民族乐器库木孜琴,同时感受当地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 教学内容 小学人音版六年级(下)册 第六课 神奇的印象 《火车来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听辨、体态律动、乐器演奏的帮助下,以活泼欢快的情绪、弹性的声音演唱《火车来了》,感知体验变拍子的特殊韵律。 教学难点:体验节奏、速度、力度等元素变化,并感知丰富的音乐符号为歌曲带来浓浓的民族特色,积极主动地探究民族音乐文化。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学习能力,他们在五年级时接触过变拍子《故乡的小路》,在六下第二课《月下踏歌》中再次巩固这一知识点,继而当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火车来了》变拍子再次出现,孩子们的已知学习能力将再次巩固与提升。 多声部火车声势律动,让学生体验恒拍,感受力度变化,开启音乐火车;“学习任务单”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六款融合了人文特色的“民族勋章”,不仅潜移默化地带领学生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的风土人情,更能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可的满足感,从而埋下自主探究音乐的种子,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神奇印象”。 教学过程 环节一:神奇印象 感知速度与情绪 (一)活动目标 听一听、说一说,通过欣赏全曲,让学生感知速度与情绪,从而了解歌曲背景与民族文化特点。 活动步骤 导:音乐火车,全程有节奏相伴、节拍相随、力度相依,它将开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参加少数民族举办的盛大典礼,仔细聆听,音乐火车开往哪里?它给你留下怎样的神奇印象? 1. 多声部火车声势,开进新疆 2. 全曲欣赏,感知速度变化 3. 交流印象,乐段清晰呈现 4. 收获勋章,了解民族文化 导:带上白毡帽,听老师范唱,完成学习任务单 5. 作品展示,体验变拍子 (三)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音乐火车产生“神奇的印象”,积极鼓励感知速度与情绪,以至乐段清晰呈现。收集民族勋章,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自信心与满足感,这样的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疆风土人情的积极性。 环节二:乐器助力 难点突破 (一)活动目标 弹一弹、唱一唱,借助奥尔夫乐器,合作展示变拍子作品。 用身体律动感知音高,解决音准难题,能够用甜美、轻巧的歌声演唱歌曲。 (二)活动步骤 1. 概念提炼,收获勋章 2. 模拟演奏,曲谱视唱 3. 对比节奏,歌谣念白 4. 符号引领,弹性歌唱 5. 相似乐句,挑战音准 (三)设计意图 难点突破环节,学生在弹、念、唱中用歌声表现音乐符号,解决节奏与音高问题,并积极地模仿、挑战自我,像雄鹰展翅般自信,让歌唱教学事半功倍。 环节三:对比乐段 民乐缭绕 (一)活动目标 辩一辩、赏一赏,歌唱A段,倾听B乐段喜迎火车进新疆。 (二)活动步骤 1. 填词歌唱A,倾听对比B 2. 情境体验,描画旋律 3. 深入交流,真情再现 4. 民族听赏,享弱收魅力 5. 律动歌唱,体验弱收的精彩 (三)设计意图 以情带声,深入交流,学生理性感悟得以升华。横向看,歌曲演唱层层深入;纵向看,学生能力步步提升。课堂生成性的律动片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空间的感知、音乐元素的表现,切己体悟,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环节四:文化拓展 神奇印象 (一)活动目标 创一创、演一演,乐器合着歌曲节拍,律动伴着小组创新,完美演绎《火车来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自信和兴趣。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