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6161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2322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六,取的,PPT,17张,课件,研究
  • cover
(课件网)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2 1.通过碳的常温下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的学习,知道单质碳的 化学性质,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的学科观念。 2.认识到化学变化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反应不同。 3.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差异,归纳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的关系。 4.通过碳的还原性实验,了解还原反应,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 能力。 5.通过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转化,感受物质转化的意义与价 值,初步形成变化观念。 重点 难点 资料卡片:使用木质电线杆时,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表层烧焦,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情景素材1 情景素材3 “柞楢速朽者也,而燔之为炭,则可亿载而不败焉”———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 “青州、安丘、卢山有木,烧成炭,便永不尘耗焉。”———南朝陶弘景《登真隐诀》 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半稳定结构 C + O2 CO2 (放热) 点燃 充分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知识回顾 2C + O2 2CO (放热) 不充分燃烧 点燃 归纳:碳单质具有可燃性 4.用酒精灯(可以加网罩 ,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5.撤出导气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实验操作: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木炭与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现象: 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处有无色气泡逸出,一段时间后,试管①: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试管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与氧化铜的实验 高 温 化学方程式: C + 2CuO 2Cu + CO2↑ 分析:反应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那种物质是还原剂?该反应说明碳具有什么性质? 结论: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分子,是还原剂。氧化铜提供氧原子,是氧化剂。通过此反应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1.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什么 2.实验结束后,若先撤走酒精灯,可能会导致什么 3.若未待试管①冷却就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会发现部分亮红色物质变黑,原因是什么 预热时试管②中的气泡是由试管①中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 会导致试管②中液体倒吸至试管①中,使试管①因骤冷而炸裂 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变回氧化铜 实验反思 碳具有还原性的表现举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还原氧化铁: 。 (2)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碳具有还原性的用途: 。 C + CO2 2CO 高 温 用于冶炼金属 3C + 2Fe2O3 4Fe + 3CO2↑ 高 温 学以致用 市面上销售的一种工艺品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错误的( ) A.炭雕须特别注意防火 B.炭雕无色透明 C.炭雕在常温下不易变质 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有害气体 B 1. 北方冬天烧炭取暖是因为木炭具有 性,但容易造成CO 中毒。因此,冬天烧炭取暖时要注意 。写出碳完 全、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完全燃烧: ; (2)不完全燃烧: 。 还原 开窗通风 C + O2 CO2 点燃 2C + O2 2CO 点燃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一段时间,试管①中现象是 ;试管②中现象是 ;写出①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目的是 。并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2CuO 2Cu + CO2↑ 高 温 防止液体倒吸,使试管炸裂 避免灼热的铜与氧气反应又变成黑色氧化铜 化学性质 用途 结构 决定 决定 温度升高 活泼性增强 制墨 燃料 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