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6183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0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元音,我的祖国,诗音画,初中,单元音
  • cover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创作一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填词。作品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演唱歌曲《我的祖国》,感受蕴含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交响诗及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主要贡献,掌握6/8拍节拍特点。 3、能力目标:能用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第二乐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我的祖国》并能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演唱。 【难点】 为歌曲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欢迎大家来到我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坐音乐旅游航班飞往美丽的捷克去感受那里的风光。 请大家观看图片。 师: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幅图? 生:河流奔涌向前,非常壮观 师:你回答的非常准确,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吧。这条河叫做沃尔塔瓦河,被捷克人民比喻做“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捷克的歌曲《我的祖国》。 初听歌曲 1.创作背景 在斯美塔那生活的时代,捷克正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随着革命的失败,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祖国辗赴瑞典。直到1860年,哈布斯堡王朝给予了波希米亚省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权和政治自治权,这位流亡他乡的作曲家才得以重返祖国。然而好景不长,在斯美塔那开始创作《我的祖国》期间,他因病导致听力严重损伤,双耳接近失聪。 乐曲结构 《我的祖国》一共由6个乐章组成,主题取材于捷克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与英雄传说。 第一乐章名为《维谢赫拉德》。维谢赫拉德是捷克布拉格一座城堡的名字,它的建成和布拉格地标的地位也象征了捷克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历史。全曲在竖琴的引子中开始,乐队缓缓奏出维谢赫拉德的主题;经过各种配器组合逐渐发展到高潮,随后转入戏剧性对比,描绘中世纪骑士们的格斗画面;之后维谢赫拉德主题再度出现并逐渐减弱,最后在竖琴的独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名为《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流经捷克的一条大河,也横穿布拉格市中心,是捷克的“母亲河”。曲中多次出现宽广的民歌风格主题象征着沃尔塔瓦河。斯美塔那用跑动音型表现河水的流动,有时泛着涟滴,有时汹涌奔腾。 第三乐章名为《莎尔卡》。本章节的主题取材于捷克民间传说,全曲构思紧凑,先后出现了几段不同场景的音乐:如描写武士们坠入情网的优美旋律、武士们进行战斗的音乐等;最后沙尔卡主题再度出现,全乐章结束。 第四乐章是《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全曲以庄严的前奏开端,展现了捷克这片土地之美;然后借用了捷克民间舞曲旋律,欢快明朗的旋律勾勒了在田野与森林里自由生活、劳动的捷克人民,他们是捷克大地的主人,也是本章讴歌的中心。 第五乐章:《塔波尔》。“塔波尔”是一座战争堡垒,是中世纪捷克胡斯运动时期建成的,曾帮助捷克人民反抗异族入侵。这一乐段由于历史以及史诗色彩色彩较为强烈,所以采用了胡斯运动时所作的歌曲《上帝的战士,你们都是谁》,使音乐带有浓郁的历史色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全曲旋律音调坚毅果断;节奏密集、声量极大,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六乐章名为《布朗尼克》。“布朗尼克”是布拉格市区附近一座丘陵的名字。胡斯运动时期,英勇的战士们在这里进行了最后的战斗。乐曲的开端为胡斯歌曲的曲调,描写了胡斯英雄们在这里进行了最后的战斗。 (三)整体欣赏 1、播放歌曲,谈谈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师: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请大家从旋律、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来分析。 生:旋律很优美。 生:节奏舒缓。 生:情绪是抒情的。 2、简介作曲家斯美塔那。 他是有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