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6200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0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教学设计,八年级,音乐,初中,人音版
  • cover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交响诗《黄鹤的故事》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开始在轻柔平稳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双管管与长笛先后奏出子的主题:平稳的和声,清淡的乐器组合,描绘出一幅秀丽的江南水乡情景。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是艺人老马:它优美欢快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格。当清脆的竹笛(曲)奏这一主题时,使人联想到这是艺人老马美妙的笛声。老马与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乐曲在竖琴琶音与小提琴泛音的衬托上,利用乐器的变换交替,即音区音色的变换交接,由高到低,由强而弱,主部主题慢慢的消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交响诗(黄鹤的故事),了解根本的故事情节。 2、能听辨各乐器的音色。 3、喜欢以音乐方法所描述的童话,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及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辨各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提到黄鹤楼,你们想到有哪些诗句吗? 生: 师: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交响乐曲———《黄鹤的故事》。 分析乐曲 1.作者简介 施咏康,1929年生,作曲家,宁波镇海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后任上海音乐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音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有管弦乐《第一交响曲》《圆号协奏曲 纪念》、电影音乐《羊城暗哨》等。交响诗《黄鹤的故事》于1957年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创作比赛三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少有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还著有《管弦乐队乐器法》,被许多音乐院校采纳作为“配器法”课程教材。 施咏康始终把音乐作为创作的灵魂和中心。艺术家贵有一个“真”字,艺术创作的可贵是有一颗赤子之心。要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及体会,写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及感情。 2.作品简介 交响诗《黄鹤的故事》作于1955年,是作者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曾获1957年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交响乐比赛三等奖。乐曲取材于同名民间故事,讲述一位善吹笛子的艺人老马,常为人们吹奏愉快的乐曲。一天,老马要离去了,为了不让人们失去欢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他离去后,黄鹤从墙上飞下来高兴地跳舞,逗得人们乐极了。可是官老爷突然闯进来抢走了黄鹤。这时远处传来了老马的笛声,黄鹤展翅飞翔冲出老爷府,重新回到人们中间。整个交响诗富有抒情性与浪漫主义色彩,如一幅写意风景画,充满诗之韵味。“黄鹤的故事”是流传在中国民间的古老传说,交响诗依据传说意境而作。 3.作品体裁 这首乐曲的体裁属于交响诗,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欣赏乐曲 作品采用单乐章奏鸣曲式,由三大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音乐顺着故事情节的线索而展开。 1.引子 引子的音乐形象鲜明,长笛、单簧管和大管以单长音、慢速吹出,弦乐组用震音做陪衬,表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接着是双簧管吹出引子的旋律,旋律平稳,五声音阶的运用代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引子主要展现了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秀丽宜人,似江南水乡,舒展悠扬,似迷人的水墨画,老百姓幸福和谐的生活。这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引出老马的角色做准备。 2.老马的音乐主题 老马的音乐主题速度相对于引子有所加快。明朗清丽,优美欢快,具有鲜明的江南丝竹风格。先在竖琴与小提琴的伴奏下由中国笛子清脆地吹出,使人联想到艺人美妙的笛声。这部分主题展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