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5249

10《绿》 教学实录与评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73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实录,评析
  • cover
朗读品诗韵 想象悟诗情———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材解析】 《绿》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本单元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现代诗歌,以“自然”为中心意象,选编了四篇不同作家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中外现代诗,同时编排了“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现代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绿》创作于1979年,诗人用简约、明朗又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作者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丰厚艺术修养的现代抒情诗人。艾青的《绿》以虚写实,将自己的想象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用静态的绿、动态的绿、分散的绿、集中的绿描绘了绿的辽阔、绿的丰富、绿的奇特、绿的活泼,引发了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全诗的表达自由灵动,节奏明快跳跃。诗人没有刻意追求诗句的韵脚以及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而是运用有规律的排比,于变化中有统一,使本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真挚。 诗中所写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也是诗人的感觉。相比本单元前一课的三首短诗,《绿》更为抽象、更难理解。课后第二题“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提示了本课的学习难点。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感受“绿”所蕴含的生机、活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 【学情分析】 现代诗在中年级教材中出现过多次,学生对现代诗的表现形式已有初步认识,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听听,秋的声音》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池子与河流》要求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童年的水墨画》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现代诗二首》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延安,我把你追寻》要求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短诗三首》要求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但学生对现代诗的特点、表达情感的方式仍须进一步学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的巩固与提升。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积累并拓展“墨绿”等描写绿色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在诗歌朗诵会的情境中,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体会诗人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 一、关联单元,明确学习任务 1.诵读诗歌,初步感知现代诗的特点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起走进了现代诗单元,已经学习了冰心的《短诗三首》,请三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三首短诗。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短诗三首》) 师:你们的朗诵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中。课外,你们还摘抄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对吗?说一说现代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与古诗相比,现代诗更好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生:每句诗的字数不一定都一样,诗行的排列也不一定整齐。 生:现代诗很有想象力,感情很丰富,会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看来现代诗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了解诗人,明确学习任务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绿》。(教师板书课题)看到“绿”字,你想到了哪些词句? 生:桃红柳绿。 生:绿草如茵。 生:生机盎然。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一个“绿”字让你们联想到这么多。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艾青写的,大家在课前收集了艾青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他?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是浙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