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7470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29039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
    2024年学业水平阶段性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 (2024.5)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4页,满分为50分:第Ⅱ卷共4页,满分为50分。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是( ) A. 司母戊鼎 B. 五铢钱 C. 击鼓说唱俑 D. 青瓷莲花尊 2.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3. 李华同学在复习汉朝的相关知识时,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休养生息 B. 尊崇儒术 C. 重文轻武 D. 闭关锁国 4. 《资治通鉴》记载“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曹)操至南郡。”史料描述的是( )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5.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上述材料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 A. 年号纪年法 B. 公元纪年法 C. 干支纪年法 D. 民国纪年法 6.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材料中“天下为一”指的是( ) A. 隋朝统一 B. 唐定天下 C. 元朝统一 D. 明朝建立 7. 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如表中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人物 成就 ① 张仲景 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② 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③ 李时珍 著有《农政全书》,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④ 宋应星 著有《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 ) A. 比较重视订立盟约 B. 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C. 以军事征服为依托 D. 主要依靠和亲联姻 9. “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务变化了,因此,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王亮问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1.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12. 历史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青年杂志》封面、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工人刊物《劳动界》、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等图片。据此判断,这节活动课研究的主题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3.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据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