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7932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4910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
    郑州市2024年中招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卷开卷考试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认为:中华文明,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下列遗址能为“八千年起源”提供佐证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贾湖遗址 C. 半坡遗址 D. 良渚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八千年起源”和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8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炭化稻粒、家猪骨骼、陶器、骨器、象牙制品等,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北京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约70万—20万年,排除A项;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排除C项;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下列考古发现的共同主题是( ) A. 夏都风采 B. 商都遗迹 C. 殷墟文化 D. 周礼印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郑州商城城墙遗址”“郑州出土的杜岭一号方鼎(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器)”“郑州书院街墓地(展示了中商早期高等级贵族的丧葬礼制)”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城墙遗址、青铜器到丧葬礼制,都明确地指向了商代在郑州地区的存在和繁荣,与“商都遗迹“相符,B项正确;虽然郑州地区在夏朝时期也有所涉及,但题目中明确提到的都是与商代相关的考古发现,排除A项;殷墟是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主要位于今天的河南安阳,与题目中提到的郑州地区不符,排除C项;周礼是周朝时期的礼仪制度,与题目中提到的商代考古发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论语》中的这些言论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 A. 治国理念 B. 教育原则 C. 道德观念 D. 辩证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可知,这些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阐述,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属于道德观念,C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小人、仁义礼智信属于普遍性的道德观念,而不是治国理念,比如以德治国,排除A项;孔子教育原则主要有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与题干所示不符,排除B项;辩证思想是老子的哲学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 4. 《秦律十八种·工律》规定,县和工室(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由有关官府校正其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该校正一次。这主要是为了( ) A. 推行郡县制 B. 消除文字差异 C. 统一度量衡 D. 便利交通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县和工室(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由有关官府校正其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该校正一次。”体现的是对权、斗桶和升度量单位的统一,为了统一度量衡,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度量衡的校正,与推行郡县制无关,排除A项;统一文字是为了消除文字差异,排除B项;修驰道便利交通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 5. 唐代宰相李吉甫评价道:“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明代于慎行评价道: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矣”。他们评论的是隋朝( ) A. 结束分裂局面 B. 开通大运河 C. 创立科举制 D. 三次征辽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是指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时,劳役繁重,但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有功”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B项正确;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