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1682

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4108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历史
    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图片内容共同体现了( ) 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镰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A. 使用打制石器 B. 使用磨制石器 C. 原始农业发展 D. 铁器时代到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石镰”“粟和黍”“稻谷”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原始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项正确;“石镰”属于磨制石器,排除A项;使用磨制石器与“粟和黍”“稻谷”无关,排除B项;铁器出现于春秋时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 下列材料都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周初青铜器铭文 B. 司马迁《史记》 C. 小说《封神演义》 D. 京剧《哪吒》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其中一手史料价值最高,周初青铜器铭文属于一手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史记》属于二手史料,B项排除;小说及京剧均属于文学作品加工,史料价值最低,CD项排除。故选A。 3. 关于东汉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军阀割据———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B.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军阀割据 C.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军阀割据———黄巾起义 D. 黄巾起义———光武中兴———军阀割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治世———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B项正确;ACD项先后顺序排列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4.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 北方的分裂割据 B. 民族政权并立 C. 江南地区的开发 D. 北方民族大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辖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又推动了黄河流域民族的大融合,D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江南经济开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5. 《旧唐书·李密传》对于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有如下描述:“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这一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 隋炀帝的暴政 B. 唐末朝政腐败 C. 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隋朝末年农民战争造成的悲惨景象,隋朝末年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隋朝末年的惨状,与唐朝无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后,排除C项;五代十国出现在唐朝灭亡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6. “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