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3290

9.1《陈情表》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4779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陈情表 李密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3.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4.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情境导入 苏轼言: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后人说: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千百年来,人们把《出师表》当成“忠”的标准,把《陈情表》作为“孝”的典范。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一作“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章表》)。 文体介绍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表”的主要内容不是劝谏君主,也不是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而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已志。 按照文章学家的说法,“表”的用处其实很多,包括了请劝、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等多种功能(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在数不胜数的表文中,广为传诵者都是将事、理融于真情之中的,如孔融《荐祢衡表》、曹植《求自试表》、诸葛亮《出师表》、欧阳修《辞枢密副使表》等。 其中《出师表》以“忠”著称,《陈情表》以“孝”感人,均堪称这一文体的典范之作。 文体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 李密出生于犍为大族,但他父亲并不出名,且很早去世,父亡后不到四年,母亲就改嫁了。李密从小依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奉刘氏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将他列在首位。李密除了“以孝谨闻”,还很有才华,长于《左传》,所撰《述理论》曾受到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的称赞。他曾任蜀汉的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因为口才出众,曾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国君臣的称赞。 了解作者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李密成为亡国遗臣。平蜀的大将邓艾闻李密之名,想用他为主簿,写信相招、约与相见,李密都不为所动。后来邓艾被杀,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为加强统治、收拾人心,开始起用亡国旧臣,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因立司马衷(晋惠帝)为太子,又征李密为太子洗马。但是,李密对晋武帝征召一直辞不赴任,《陈情表》就是他为辞洗马之任而写的一封辞表,也是他留存至今的唯一一篇作品。 收到李密的奏表,晋武帝赞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际,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密遂得以终养。 及祖母卒,服丧期满,李密以太子洗马被征至洛阳。后出为河内温令。 了解作者 相关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李密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