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5922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7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082620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材料二:(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 《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 战乱不断,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1.原因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一: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其坐落于打麦冲;四至范围: 东到河、南到□(字体不清 )、西至树林、北至山脚,对这块地永远免收赋税。 材料二: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雍正 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乾隆 阅读材料,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1、原因: ①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4495 清朝开荒执照 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②大力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修建水利设施; 清·黄河筑堤图册(局部) 历史上的黄河改道地图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粮食产量提高; 材料一: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在明代传入中国,清代得到大面积推广。 材料二:蔓延极速,节节有根,入地即结,每亩可得数千斛,胜种五谷几倍。 ———《金薯传习录》 材料三: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而汲井灌溉,一至成熟,终岁足食。 ———《甘薯录》 农作物 平均亩产 小麦 约200斤 水稻 约300斤 玉米 约650斤 花生 约700斤 番薯 约1600斤 课后活动2: 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外来引进的作物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提高粮食产量,为清朝人口增长打下物质基础。 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宋“苏湖熟,天下足” 清“湖广熟,天下足” 《耕织图》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意义: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原料 商品 商品 工场手工业 相较于传统家庭手工业,清朝前期出现的手工业工场有何特点? 手工业 织工 人数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织机 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分工 情况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表现: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特点①人数多 ②规模大 ③分工合作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机 户 机 工 雇 佣 被雇佣 早期资本家 早期雇佣工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性质的早期生产关系 阅读课本P98-99,归纳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陆路 水路 《盛世滋生图》(局部) 《盛世滋生图》(局部) 云贵川广各省杂货老行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 全国性市场 繁荣的 商业网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