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6078

2024年安徽省省城名校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727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安徽省,省城,名校,中考,历史
  • cover
2024年安徽省省城名校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中世纪西欧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了自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阿拉伯帝国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日本从中央集权走向幕府统治。上述内容反映了欧亚大陆(  ) A. 经济文化的互动性 B. 经济基础的一致性 C. 东西文化的同源性 D. 中古文明的多样性 2.西汉《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与这一思想相似的西汉统治措施为(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 D. 推恩令 3.如图为1898年美国刊载的一幅名为《中国问题》的漫画。漫画中:一名头顶斗笠、手持烟锅的中国农夫在昏昏欲睡,而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正在为争夺农夫筐里的果实打得不可开交,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跃跃欲试,漫画中所反映的“中国问题”(  ) A. 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 B.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大举入侵 D.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4.对如图所示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船队先后到达亚洲、美洲的30多个国家 B. 主要目的是获取商业利润 C. 丝绸之路开启于明代 D.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5.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 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6.美国史学家大卫《大历史》中说:“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传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引发这场“农业革命”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欧亚两大洲人口暴涨 B. 美洲农业科技世界领先 C. 欧洲航海家西行探险 D. 美洲的农产品物美价廉 7.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会产生差异。下面是三位人物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以下认识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人物1 人物2 人物3 它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而且是“人类解放的一部分”。 这场运动是由知识分子领导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所策动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它被视为分水岭,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抗日救亡运动 D. 五四运动 8.照片承载了丰富的信息,见证了伟大的历史。对如图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恰当的是(  ) A. 标志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 毛泽东当选人民政府主席 C.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大团结 9.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生活方式的变化 C.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城市化进程加速 10.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古代亚非文明 B. 欧洲封建时代 C. 近代文明的曙光 D. 早期殖民掠夺 11.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神情散发着母爱的光芒。此现象说明( ) A.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B.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