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9625

专题07 因果型选择题(含解析答案)-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14159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中考,统部,精练,题型,模板
  • cover
专题07 因果型材料选择题 中考历史中的因果型选择题是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果型选择题通常表现为题干描述某一历史结果或现象,备选项则列出可能的原因或影响因素。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因果链,明确哪些因素是结果的原因,哪些是结果的影响。同时,题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程度性词语,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等,要求考生对原因进行区分和判断。 1.明确因果关系:在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原因还是结果,然后仔细分析题干和备选项,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注意区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2.理解历史背景:对于历史事件或现象,要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这有助于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脉络,进而分析因果关系。 3.排除干扰项:有些备选项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与题干描述的因果关系不符。这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排除干扰项。 4.结合所学知识:在解答因果型选择题时,要紧密结合所学知识,将题干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5.注意时间顺序:在时间顺序上,原因通常发生在结果之前。因此,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来判断因果关系的正确性。 1.下列事件中,因果联系搭配正确的是( )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印度民族大起义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2.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几组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 A.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C.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D.倭寇扰边———戚继光抗倭 3.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 ) 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 4.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一度出现了农民竞相种植春小麦的现象,种麦倍于种稻。其原因在于( ) A.土地开垦数量增加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稻北麦格局改变 5.如图是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局部)。该木刻版画(局部)从侧面反映了( ) 注:上图中“擁護咱們”简体字为“拥护咱们”;“軍隊”简体字为“军队”。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C.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D.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的原因 6.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7.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 C.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D.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8.据统计,1979年秋,小岗村全队共收粮食13.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向国家出售粮食2.99万斤,是任务的10倍;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上升到400元,“讨饭庄”一跃为“冒尖庄”。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9.有学者探究了中国古代部分王朝选择都城的主要原因 人物 都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