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0148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52361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卷,化学
    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化学试题 2024.05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Cu 64 Br 8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站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太阳能电池板材料的主要成分为 C.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D. 晶体管中含有钇、硒、铟均为过渡元素 2. 磁材料应用广泛,制备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物1”需要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B. “釜B”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产物1”与“产物2”中参与生成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分散剂”可破坏形成的胶体来促进氧化 3. 某离子液体可溶解纤维素,含T、U、V、W、X、Y、Z等七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其中Y原子半径小于X,Z与X在周期表中相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离子液体能与纤维素形成氢键 B. 分子中含配位键 C. T、W、X、Z可组成多种离子化合物 D. V、W、X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4.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说法错误是 A. 浓NaOH溶液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硼酸溶液冲洗 B. 若遇氯气逸散,可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C. 加热液体时应配备护目镜,不能俯视容器 D. 金属汞洒落在地面上,应尽快用硫化钠固体覆盖 5. 测定150.0g新鲜菠菜中草酸含量(以计),实验方案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操作1”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3种 B. “操作2”若用盐酸替代硫酸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 “滴定”至终点后,需再静置滴定管1~2分钟后读数,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D. 若滴定终点消耗30.00mL溶液,则测得菠菜中草酸含量为9.000% 6. 氯苯在液氨溶液中可以与氨基钠反应生成苯胺。某研究小组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机理。经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该反应按“机理3”进行。 机理1: 机理2: 机理3: 三种机理中涉及到多个中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已知“中间体1”至少有11个原子共平面,则碳负离子采用杂化 B. “中间体2”存在离域π键 C. “中间体3”的碳负离子有一对位于杂化轨道的孤对电子 D. “中间体4”部分键角与正常键角有较大差距,导致“中间体4”反应活性高 7. 氯苯在液氨溶液中可以与氨基钠反应生成苯胺。某研究小组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机理。经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该反应按“机理3”进行。 机理1: 机理2: 机理3: 以下事实能够同时排除“机理1”和“机理2”的是 A. 增加浓度,反应速率明显变快 B. 存在带负电荷的中间体 C. 可以发生反应: D. 的反应活性:Br>I>Cl>F 8. 氯苯在液氨溶液中可以与氨基钠反应生成苯胺。某研究小组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机理。经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该反应按“机理3”进行。 机理1: 机理2: 机理3: 捕获“中间体4”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物分子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B. 产物分子中存在2个手性碳原子 C. 产物分子能够使溴的溶液褪色 D. 参照捕获反应“中间体4”与异戊二烯反应得到 9. 下列除杂试剂、分离方法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O() 洗气 B NaCl溶液() NaOH溶液、溶液、稀HCl 过滤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溶液 分液 D 溴苯() NaOH溶液 分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