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357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45491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清明,南姑苏” 《姑苏繁华图》全场12米,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的繁荣景象。 《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清代) 画作的开篇,就是一大片农田…… 这样成片的农田和劳作的场景,在画作中还有很多很多…… 盛世基业———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壹 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初期的经济面貌?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壹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 末也。 ———雍正 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 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乾隆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 壹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措施: ①清朝初年,统治者对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十分重视。 壹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 康熙十年(1671年)规定:新垦荒地四年后起科,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到康熙十二年,又进一步放宽到十年。还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康熙时期垦荒政策执行较为得力,因此成效显著。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清代开荒执照 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其坐落于打麦冲;四至范围:东到河、南到□(这个字漫漶不清)、西至树林、北至山脚,对这块地永远免收赋税。 2.措施: ②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壹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时期 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材料: 3.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清朝治水图 ②大力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黄河筑堤图 壹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相关史事: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3.表现: ③庄稼种植:改进种植技术(精耕细作),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影响: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这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壹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表现: (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药材 茶叶 棉花 甘蔗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壹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影响: 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康乾盛世”: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主要因素: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③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贰 盛世繁华———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贰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棉织业 丝织业 印染业 制瓷业 1.手工业发展表现: (1)传统手工业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