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4356

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 色彩斑斓的印象派 第三十二节德彪西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326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音版,三十二,PPT,18张,课件,德彪西
  • cover
(课件网)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圣日耳曼昂莱 出生日期:1862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 职业: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代表作品:钢琴曲《前奏曲》、《练习曲》,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20世纪的音乐舞台,是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开帷幕的。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日生在巴黎近郊。父亲是店员,还参加过巴黎公社武装起义。父母都与音乐无缘,他们更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够成为海军军官。 德彪西7岁时,显示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深得钢琴家弗勒维尔夫人喜爱。弗勒维尔夫人免费教他学习钢琴,直到德彪西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还为他负担了大部分学费。在音乐学院上学时,德彪西虽然刻苦用功,许多功课都不错,还得过奖,但他自己却深不满足。他觉得音乐学院的教学过分保守拘古,与他内心的创新要求相去甚远。 1879年,德彪西经由老师介绍,认识了梅克夫人。梅克夫人从小喜欢音乐,文化素养很高。丈夫死后,留下一大笔积蓄,她深居简出,除了独自坐在包厢中听音乐会外,什么地方也不去。她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感到寂寞孤独,音乐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寄托。她常常邀请一些音乐家来家作客、演奏,并常常帮助贫困的音乐家。她与柴科夫斯基的情谊已成为传世美谈。 1880与1881年间的暑假中,德彪西应梅克夫人邀请在她家的三重奏团中演奏钢琴,同时担任她孩子们的音乐教师。旅居俄国使德彪西有机会接触到了一大批格调新颖的俄罗斯作品,穆索尔斯基的大胆探索尤其令他折服。他在俄罗斯作曲家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柴科夫斯基在给梅克夫的人信中说:“德彪西的面容和他的手,使人想起少年时代的‘钢琴之王’———安东·鲁宾斯坦。愿上帝赐福于他,使他能够像钢琴之王那样,一生幸运。” 1884年,德彪西因合唱《浪子》获得罗马大奖。按照规定,获此奖者将由政府派送意大利学习4年。第二年,德彪西入学罗马的法兰西学院。居此期间,他完成了早期的两部重要作品:清唱剧《中选的小姐》和管弦乐《春》。这两部作品已清晰地显示出德彪西的创新意向,于是引起校方的反感。从此,校方拒绝上演他的作品。 19世纪末的法国,正处于各种思潮纷纷涌现的时期。在巴黎文学艺术界最盛行的是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所谓象征主义是由当时法国诗人马拉美等倡导发展起来的。他们不主张在创作中直接表达感情,更不屑于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过分重视语言的形式美,把大量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本身的音韵起伏上,甚至不惜牺牲语言概念上的清晰。他们的诗作让人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但又往往不知所云。 印象主义,是当时一个画派 的名称。在一批青年画家1874年举行的一次画展中,有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作品,这个流派因以得名。印象主义者的画强调物体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印象以及在这一瞬间物体周围的色彩光线变化。他们在作品中,用多变的线条和模糊的色调取代了传统绘画中所要求的清晰的轮廓和明确的色彩关系。 1885年以后,德彪西认识了象征派诗人马拉美。马拉美家中常常聚集着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尤其是诗人和画家。他们每星期二都在一起热烈地探讨艺术问题,思想非常活跃。德彪西乐此不疲,每会必到。 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德彪西接触到了亚洲地区的东方民间音乐。这些音乐不曾受过西方音乐的影响,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出自完全不同的文化土壤。德彪西十分喜爱这些来自远方异国的音乐文化,从中受到十分深刻的启发。 在印象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在东方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