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79049

8《石头》 教案 (表格式)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日期:2025-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864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石头,教案,格式,一年级,下册,科学
  • cover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物质科学领域 教学指导 主要概念: 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实验说明: 《探究石头特点》实验说明 实验名称:探究石头的特点 实验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不同石头的特点不同 实验器材:石头、放大镜、锤子、小刀 实验步骤: 1.用记号笔给石头编号,再观察带来的石头,看有什么发现。 2.摸一摸:按照石头的光滑程度进行排序。 3.敲一敲:指导学生用锤子敲石头。 4.刻一刻:将不同的石头互相刻一刻、敲一敲、划一划。 实验现象:有的石头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容易被敲开,有的不容易敲开。 实验结论: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实验说明: 3.考点说明:无 4.知识关联: 一下第三单元《和材料交朋友》 9.《布料》(1.1) 一下第三单元《和材料交朋友》 10.《塑料》(1.1) 二、教学设计 “石头”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8.石头 版本信息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 年级 一年级下册 课型 模拟实验对比实验概念课科学史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1.1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进行观察并描述。 2.课标分析 (1)课标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探究程度进行了具体的定位,根据课标要求,可以创设情景,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石头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利用感官和放大镜、锤子,探究石头的特征,并能正确、细致的定性描述,根据不同石头的特性,给石头进行简单分类。 教材分析 《石头》是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和材料打招呼》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身边容易获得的石头为载体,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描迏多种多样的石头的特点,学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呈现了本课探究活动所用到材料和工具的实物照片,是在提示学生准各小锤以及便于携带、体积不要太大的多种多样的石头: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石头制品,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不同的石头,发现石头的特点: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选择石头拼石头画,观察更名石头的特点。本课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比较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倾听、表达的基础上,知道石头是-种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石头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等特点,知道人类生活、生产中需要从大自然获取石头这种材料。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课堂上非常愿意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愿意去动手尝试,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使学生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习 目标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的特征和用途。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课件、不同石块、放大镜、小锤子、小刀、评价表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