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己亥 杂诗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导入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哲理美。 3.感受诗人心忧天下之情,树立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 作者简介 《己亥杂诗》(其五) 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共写成七言绝句315 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写作背景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的次序,即为干支纪年法。每六十年为一个周期,所以民间有“六十年转甲子”的说法。“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以干支命名的。 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二地支: 知识补充 律 诗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提倡的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成熟于唐初。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简称五律、六律和七律。六律较少见。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 [诵读指导] 朗读本诗时,前两句为降调,宜读得缓慢低沉;后两句为升调,宜读得高昂紧凑一些,其中“更”字重读,读出坚定不移的语气。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yá)。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歌诵读 浩荡离愁百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 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 诗人的马鞭。吟, 指吟诗。 天涯: 指作者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诗意】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奔赴远方。 东指:东方故里。 读懂诗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 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比喻 【诗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而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培育新一代的鲜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2.分析首句中写“白日斜”的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分析讨论 示例:一片片花瓣飞离枝头纷纷坠落,在一丛从花树下堆积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花新苗。 3.请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展现的画面。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考点:赏析诗词名句 [答题思路] ①定角度:题目中已给赏析角度,则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题目中未给赏析角度,则可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②析效果:结合诗词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