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2773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7课孤独之旅(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724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解析,学生,之旅,孤独,17课
  • cover
第17课 《孤独之旅》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4、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5、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难点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作品。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等。 二、字音字形 眺望(tiào) 觅食(mì) 嬉闹(xī) 撩逗(liáo) 狗吠(fèi) 胆怯(qiè) 旧茬儿(chá) 戳破(chuō) 空旷(kuànɡ) 稠密(chóu) 1.家底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2.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3.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例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 响应“光盘行动”的倡议,不能置之不理,肆意浪费。 4.嬉闹:嬉笑打闹。 5.撩逗:挑逗,招惹。 6.胆怯:胆小,畏缩。 7.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例句:他甚至歇斯底里地骂孩子,神经质地抱住老婆哭鼻子。 8.仓皇:匆忙而慌张。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开端: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跟父亲放鸭 第二部分(2-35)发展: 放鸭经过,描述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36-49)高潮:暴风雨追鸭 第四部分(50-52)结局:杜小康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坚强了。鸭也长大了,下蛋了。 二、问题解疑 1. “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 “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2.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写鸭群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3.“前行是未知的,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句中的“撩逗”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撩逗”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杜小康在一个陌生地开始将对家乡的思念移情于一个全新的旅途境域———对“前方”的祈盼。 4.作者把“芦苇”“芦荡”分别比作“浪潮”“大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明喻修辞,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越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的环境使杜小康产生了压抑沉重的心理。 5. 阅读36自然段,“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连用四个“黑”,有什么表达效果? 突出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阴沉的景象,它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与后文战胜风雨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 6. 第36、37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描写?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天气的恶劣,渲染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而这场暴风雨也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7.“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