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02284

浙教版数学七下6.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课件(34张PPT)+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1181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整体,单元,教案,PPT,34张,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6.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将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并希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确两种方式的特点,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此外,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一个方案,感受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习者分析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收集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活动经验;对于数据收集的方法,学生往往是凭借一些生活的经验,对此缺乏一种理性的思考。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及其相关概念,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领会其在具体问题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动手设计方案,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回顾教师活动1: 教师出示问题: 想一想: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什么?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手段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间接途径得到.学生活动1: 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复习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引进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环节二:探究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教师活动2: 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片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 你认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 知识点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人们根据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需要,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例如,国家的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 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对从境外来的旅客逐个进行体温检测也是全面调查. 在许多情况下,因为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所以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 例如,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可以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片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这样的调查就是抽样调查. 【例】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D ). A.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要了解某电视台“有事报道”栏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C.要保证“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要了解外地游客对“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拓展提高】 (1)一般来说,全面调查能够得到全体被调查对象的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它适合:①调查的数目较少;②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③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 (2)抽样调查只考虑全体对象中的一些个体,既节省时间,又比较经济,它适合:①全体对象中个体数目较多,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大;②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③调查具有破坏性等.学生活动2: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学生做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