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05913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3412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目 录 知人论世 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题目解读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上阙 所见:赤壁壮景 所想:千古人物 赤壁豪杰 下阙 所忆:周郎赤壁 所慨:人生如梦 文本解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文本解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A: 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 B: “浪淘尽”三字,一语双关,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 C: 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D: 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首句写实景,写出了长江的雄奇壮丽,后两句虚写情,写作者触景生情引发的对历史人物的无限怀念。 为下文写景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