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19893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638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
  • cover
2024 年驻马店市二中中招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0 小题,20 分) 1. 考古发现的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文物共同体现了( ) A.华夏音韵历史悠久 B.青铜文明丰富璀璨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书写工具不断革新 2.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老子:“道法自然” B.孔子:“以德治国” C.墨子:“兼爱”“非攻” D.荀子:“礼法并施” 3. 唐朝文物“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保留着粟特族带把杯的奇特造型,杯身上的四幅男子狩猎图和四幅仕女游乐图相间排列,仕女褒衣博带、身材丰腴,狩猎的猎人是突厥人的形象,展现出唐代贵族的生活场景;杯底的摩羯纹饰受印度文化影响。这件文物的制作元素体现了唐朝( )。 A. 民族融合突出 B. 手工制造业发达 C.文化兼容并包 D.对外交往频繁 4.两汉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他们都具备( )。 A.家国天下的情怀 B.耕读传家的理想 C.勤劳勇敢的品质 D.无为而治的理念 5. 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 )。 A.交通便利 B. 促进信息传递 C. 加强中央集权 D.开发江南地区 6.观察图示,可知我国古代政府对西藏治理的特点是( )。 设立宣政院,尊奉 “多封众建, 驻藏大臣与达 喇嘛教首领为帝师 尚用僧徒” 赖、班禅共治 元朝 明朝 清朝 A.政治联姻 B. 册封首领 C.文化控制 D.因俗而治 7. 明代中后期,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就,如《西游记》和《牡丹亭》等。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形成 B.明代经济的发展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开放的对外政策 8. 《全球通史》谈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文中“商业革命”指( )。 A.勾栏等娱乐场所出现 B.草市、夜市等商业的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D.手工业工场涌现 9. 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直逼天津;1857年,英法联军从广东沿海炮轰广州;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中国人又交了“巨额军费”。从近代三次战争中可得到的最大启示是( )。 A.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 只学习技术不行,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C.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D. 中国必须重视海防建设 10. 开平矿务局成立后,为了适应煤产量的不断提高和运输需要,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开始通车,1886 年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到19世纪末,总资产已近六百万两,是洋务派所办采矿业中成效最显著者。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设立( )。 A. 促进中国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 B. 推动中国教育文化的繁荣 C. 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 D. 促进了洋务运动走向成功 11. 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者积极抗击列强的入侵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12.下表反映了 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时间 组织情况 党员人数 1923 年下半年 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 约20人 1925年12月 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 共53人 1926 年初 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通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 100 人左右 1926 年底 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