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1409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46057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调研,解析,原卷版,试卷,化学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 Ni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绿色建材助力2023年杭州亚运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云之翼”顶面采用PTFE(聚四氟乙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熔化 地面运用了石墨烯纳米防滑涂层,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 D “薪火”火炬采用零碳甲醇作燃料,燃烧时无碳排放 暖通空调专用玻璃棉属于玻璃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是 A. 反丁烯的键线式: B. 的电子式 C. 的VSEPR模型为: D. 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3.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中σ键个数为 B. 32gS完全反应,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C 溶液中阴离子数小于 D. 标准状况下,18gC反应后生成气体分子数为 4. 下列粒子组在水溶液中能否共存的结论及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粒子组 是否共存 解释 A 否 B 否 C 能 离子间不反应 D 、、、 否 +→+ A. A B. B C. C D. D 5. 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反应历程如图,M为中间产物。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Ⅰ和Ⅱ,均有4个基元反应 B. 催化剂Ⅰ和Ⅱ均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和热效应 C. 反应达平衡时,降低温度,R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D. 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6. 有机玻璃(PMMA)的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有机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玻璃Z(PMMA)是热固性塑料 B. Y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为11个 C. X可与氢气反应,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 D. 一定条件下,X和Z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7.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装置完全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先后通入和气体,制取碳酸氢钠 用酸性溶液滴定 C D 制备溴苯并验证发生了取代反应 灼烧干海带 A. A B. B C. C D. D 8. 山城重庆盛产柑橘,柑橘中富含维生素C,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B. 分子中碳原子均为杂化 C. 该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D. 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从而易溶于水 9. 短周期主族元素Z、W、Y、X、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Z组成化合物结构为其中W、Y原子的单电子数之比是3∶2;W、X同主族,X、M同一周期,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B. 含氧酸的酸性: C 第一电离能: D. 电负性: 10. 车载双电极镍氢电池为近年新研发成果。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c电极为吸附了氢气的稀土合金,可表示为MH;b、d电极上吸附了NiO(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子流动路径为a→外电路→d→c→铜箔→b B. 充电时,外电路每通过1mol电子,该电池正极共减轻2g C. 放电时,c极上的反应可表示为 D. 充电时,a、b接电源的负极,c、d接电源的正极 1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结论都正确的组合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含有硫酸钙的水垢中加入溶液浸泡后,再加入稀盐酸 水垢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B 向两份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 前者产生气泡较快 催化效率: C 将甲烷与氯气按体积比为1∶4混合于试管中,光照 反应后的气体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代甲烷有酸性 D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的NaClO溶液的pH 试纸变蓝,对比标准比色卡测出pH约为9 次氯酸为弱酸 A. A B. B C. C D. D 12. 下图为锂离子电池材料晶胞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变化情况,晶胞为长方体形,其边长分别为apm、bpm、cpm,氧原子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电池充电时,脱出部分,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表的是电池放电过程 B. 每个晶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