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7953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16214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西藏自治区,期中,解析,原卷版,试卷,历史
    2023年秋季学期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2. 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 传贤优于传子 B. 宗法制度瓦解 C. 王室逐渐衰微 D. 殷人旧俗影响 3. 如表为唐宋时期科举选官制度的相关规定,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 唐朝时期 考试在礼部,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 两宋时期 “取士不问家世”,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A. 更加注重行政能力 B. 完全脱离门第影响 C. 制度发展更加成熟 D. 考核标准更加严密 4. 辽人自称中华儿女,并不否认宋人也是中华儿女。辽人自称“北朝" ,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的“中国观"表明( ) A. 彻底突破了地理和族群界限 B. 民族交融的开始出现 C. 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 D. 多元一体意识的增强 5.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空白处依次为( ) 西周 分封制 秦 郡县制 西汉 元 A. 郡县制 行省制 B. 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行省制 C. 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节度使 D. 郡县制 转运史 6. 维新变法开始后,裁撤闲差衙门,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视变法;同时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还有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官员,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对这一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政治改良不合时宜 B. 保守势力过于强大 C. 改革措施急功近利 D. 维新力量过于弱小 7.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选民证,有汉文、藏文等。与此相关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中国公务员制度 8. 在我国,劳模是时代导向标。在20世纪我国劳模的评选标准依次是:50-60年代的“老黄牛”精神;60-70年代的“铁人”精神;80-90年代的“当代愚公”精神;进入21世纪评选的标准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由此可见( ) A. 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B. 社会主流价值观已经发生转变 C. 社会主义新时期更重视精神文明 D. 劳模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9. 1258年,英国贵族发动了对王权的武装反叛,并声称要“让法律凌驾于国王尊严之上”。国王必须按照封建习惯“靠自己过活”,以“固有的法律”来确保臣民“合法”权益。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法律至上观念得到了弘扬 B. 有限王权理念得到一定传播 C. 民众要求确立君主立宪制 D. 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 10. 1868年,自由党人格莱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调查中发现1855年以来所录用的9826个文官中,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仅28人。为此,格莱斯顿绕开议会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一事件( ) A. 确保了文官政治中立 B. 避免了政党分肥现象发生 C. 有利于政治腐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