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8755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743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 cover
文艺复兴运动 设计说明 本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上承《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为下一课《探寻新航路》提供了精神支持。随着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在西欧开始出现,同时农业领域出现了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之后思想领域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本课属于思想史范畴,理论性强,知识点较枯燥,不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理解主干知识,轻松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相关材料及教师讲解,知道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但丁、达·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内涵,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进而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落实唯物史观。 2.通过赏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和名画,培养学生鉴赏文学和绘画作品的能力,从而感受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正确认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了解,以及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的价值和尊严,树立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信念和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落实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实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长篇诗作《神曲》、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二)工具 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历史学家认为14—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 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哪些代表人物 二、预习检查 1.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三、学习任务一 文艺复兴的背景 教师提问: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后扩展至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兴起于意大利 其背景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65页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自主完成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意大利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想要享受当下的生活,赚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应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 学生回答: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发起了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实质) 教师活动:介绍但丁及其长篇诗作《神曲》,引导学生思考《神曲》表达了但丁的什么思想。 学生回答:但丁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在诗中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教师补充:恩格斯评价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讲解作品的特点。 教师补充: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教师提问: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是“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哪些 这些作品反映了什么 学生回答:《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