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8966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30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0729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社会主义,第二,单元,制度,建立,建设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时空纵览 看中外】 【单元特征 构体系】 单元特征: (1)政治: (2)经济: (3)科技: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①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完成)。③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艰难曲折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上P18—22] 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五”计划 P18—20 1. 背景: 2.时间: 3.目的: 4.基本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1953—1957年底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上P18—22] 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五”计划 P18—20 5.特点: 6.主要成就 优先发展_____ 重工业 一大桥:_____ 二铁路:_____; 三公路:_____公路; 四工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公铁两用桥) 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 青藏、川藏、新藏 _____、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上P18—22] 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五”计划 P18—20 7.结果: 8.意义: 9. 成功原因: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①中共的正确领导;②人民的共同努力;③苏联的大力援助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分布特点不同: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一五”集中在东北地区。 (2)工业结构不同:近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主。 (3)结果不同:近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1953-1957) “一五”计划(1953-1957)成就示意图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发展生产力 选择东北的原因: ①易于接受苏联技术援助; ②有较为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问题探究】根据图片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特点 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意义 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 成就:鞍山钢铁、长春一汽、沈阳一机 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康藏、新藏和青藏公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 ②巩固国防的需要; 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一五”时期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不足:工业分布不合理,工业结构不合理 史料实证: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发明和改进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三年的劳动定额。这一时期出现了“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材料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 A.乐于助人 B.严守纪律 C.忘我奉献 D.生命至上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上P18—22] 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21—22 1.确立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1)召开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